這場以價換量的狂歡背后,卻暗藏著一個殘酷真相:當降價成為唯一武器,渠道商正在淪為品牌商的“炮灰”。
由降價引發(fā)的庫存價值縮水,正在吞噬渠道商的現(xiàn)金流,在高價庫存高壓和價格競爭下,下半年無疑將有大量渠道商面臨倒閉。
當輪胎降價潮遇到電商時代,怎樣才能不淪為品牌商的“炮灰”呢?
我認為選品是非常關鍵的一步。
經銷商和門店老板必須清醒認識:選品不是選“降價幅度”,而是選“價格紀律”。
為什么這樣說呢?
我要請各位老板們選擇代理輪胎品牌時思考三個關鍵問題:
1、你要的是銷量,還是利潤?
在物資不充足的年代,銷量=利潤;在產能過剩、競爭激烈的年代,銷量并不完全等于利潤。
當你為了銷量犧牲利潤時,你的經營目的就已經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完成廠家的任務。
2、代理價格低的輪胎,你就能賺的多嗎?
當然也不一定。
首先,當線上線下這個產品價格都很低時,你能賣上高價嗎?客戶也不是傻子,任由你賺大差價。
其次,不同價格對應的是不同消費群體,而低價消費群體的錢是最難掙的。
最后,客戶嘴上說“要便宜”,但心里真的只認價格嗎?客戶要的不是“絕對便宜”,而是“性價比”。
3、你是想要利潤不穩(wěn)定的品牌,還是要利潤穩(wěn)定的品牌?
做生意,大家肯定都有風險意識。大家都知道,一夜暴富在現(xiàn)在的輪胎行情下幾乎做不到了。
如果能有個能夠穩(wěn)穩(wěn)當當,沒有那么多煩心事,并且產品品質能打、利潤穩(wěn)定的輪胎品牌,才能大家選品時最佳的選擇。
我相信,當大家仔細思考這三個問題后,大家已經明白為什么選品時,“價格紀律”為什么是最重要的了。
因為只有嚴格執(zhí)行 “價格紀律”的輪胎品牌,才能不出現(xiàn)串貨、不出現(xiàn)亂價,才能確保門店穩(wěn)當?shù)馁嵢『侠砝麧櫋?/p>
正如其渠道總監(jiān)所言:“控價不是限制經銷商門店,而是幫他們建立可持續(xù)的盈利模式。”
回到降價這個話題,結合 “價格紀律”的觀點,我認為,降價本身不是原罪,失控的降價才是災難。
比如,“今天降30,明天降50”這種降價方式,會讓代理商的庫存一直貶值,并且這么小的降幅,經銷商很難向下游門店降價,只能損失自己的利潤;
其次,不同價格的產品混雜在線上線下渠道,低價的產品會沖擊正常價格的市場。當客戶拿著電商800的價格到門店咨詢,而門店報價1500,門店進貨價格都拿不到800時,我是門店我也會罵娘,而且發(fā)誓以后再也不賣這個品牌的輪胎了。
因此,越混亂的市場,越需要“鐵腕”價格秩序的制定者,確保經銷商和門店的利潤不受侵害的同時,并利用降價為代理商的銷售帶來更大助力。
廠家怎樣降價才能做到上面說的“既要又要”呢?
1、經銷商簽訂“價格承諾書”,明確規(guī)定:若廠家降價,需按降價幅度對經銷商庫存進行差價補償;若經銷商擅自突破最低售價,將面臨取消返利、縮減配額等處罰。
當廠家要求經銷商配合階段性降價時,同步簽訂“價保協(xié)議”:若活動期間其他渠道破價,按差價雙倍補償經銷商。
這種“剛性約束+柔性補償”的機制,可以使得品牌在價格戰(zhàn)中渠道價格體系保持穩(wěn)定,也能確保經銷商忠誠度提升。
2、直接降價不如加大促銷政策。 在競爭激烈的時代, 原材料成本降低意味著廠家促銷的“ 子彈 ” 更多了。
一方面廠家可以加大給門店的返利,增強門店銷售的動力;也可以直接增強對消費者的促銷,讓車主感覺自己“賺了便宜”。
無疑,這種以促銷拉動銷售的方案,比直接降價,給門店帶來的效果要好很多。
站在2025年的行業(yè)拐點,在降價潮+產能過剩+市場需求低迷三重絞殺下,輪胎品牌的競爭已不再是簡單的價格博弈,而是渠道掌控力、價格紀律性和價值創(chuàng)造力的綜合較量。
當行業(yè)集體陷入“沒有最低只有更低”的惡性循環(huán)時,那些能用“價格紀律”重塑行業(yè)認知的品牌,能夠確保代理商穩(wěn)定合理利潤的品牌,才是真正值得門店代理的好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