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上午,陽光灑在浙江奮飛橡塑制品有限公司的會議室里,當大屏幕上顯示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官網的發布公告時,現場瞬間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技術人員和員工代表們激動不已,他們深知這一成果的來之不易。這家扎根于三門的民營企業,憑借著堅韌不拔的精神和卓越的技術實力,歷經3年的艱苦努力,成功主導制定了全球輸送帶行業的首個通用標準,書寫了屬于自己的輝煌篇章。
這項國際標準的發布意義非凡。它不僅是三門企業主導制定的首個國際標準,更是臺州在國際標準化領域的一次重大突破。長久以來,中國企業在國際標準制定中往往處于被動接受的角色,而此次標準的發布,標志著中國企業實現了從“國際標準接受者”向“規則制定者”的華麗轉身。這一轉變將為全球3000余家輸送帶生產企業和上萬家終端用戶提供科學的質量評價“標尺”,推動整個輸送帶行業朝著更加規范化、高質量的方向發展。
據了解,回溯標準制定的歷程,浙江奮飛橡塑的技術團隊付出了巨大的努力。隨著礦山、港口等領域對輸送帶抗撕裂性能要求的不斷提高,2017年版的國際標準已經難以滿足新型織物纖維材質和復雜工況的測試需求。作為國內橡膠制品行業的佼佼者,浙江奮飛橡塑制品有限公司在2021年主動承擔起修訂標準的重任。憑借著30余年深耕輸送帶領域的技術積累,該企業成功擊敗多個國際競爭對手,獲得了修訂主持權。
在接下來的3年里,由中美德英日法等6國15位專家組成的工作組展開了艱苦卓絕的工作。他們圍繞動態載荷模擬、極端工況數據采集等核心技術,進行了12次激烈的“云端論戰”。每一次討論都充滿了挑戰和機遇,專家們各抒己見,不斷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經過300余次模擬試驗,最終將“中國方案”成功寫入國際標準。這一過程不僅展示了中國企業的技術實力和創新能力,也體現了國際合作在推動行業進步中的重要作用。
新發布的國際標準是散裝物料輸送領域的主要輸送工具部件標準,具有重大的實際應用價值。通過規范化的試驗方法,可以客觀評估輸送帶在撕裂應力下的擴展性能,確保產品在不同生產批次和應用場景下的質量一致性。抗撕裂擴大性作為輸送帶在惡劣工況(如尖銳物料沖擊、機械損傷)下的關鍵性能指標,標準化的測試有助于提前識別設計缺陷,降低使用中的斷裂風險,為輸送帶的安全運行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