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南非國際貿易管理委員會(ITAC)發布公告,對進口自中國的機動車用小客車輪胎和卡客車輪胎產品作出反傾銷終裁,決定征稅。
據了解,這是南非調查歷史上少有的采用抽樣調查形式的案件,無論是應訴企業總量(62家生產商和18家進口商)還是抽樣企業數量(7組企業)都是前所未有的。在中國橡膠工業協會和應訴企業的共同努力下,在終裁報告中,抽樣企業單獨稅率、合作企業平均稅率和其他企業的終裁稅率,比之前終裁披露中的稅率略有下降。
1
多國圍堵中國輪胎出口
眾所周知,中國輪胎在出口市場多年來一直受到關稅制裁。
美國自2015年開始便對部分中國輪胎征收高額“雙反”稅,征收的反傾銷稅從14.4%到87.9%不等,反補貼稅從20.7%到100.8%不等。此后,我國出口到美國市場的乘用車輪胎數量急劇下降。2021年,美國對進口自中國的乘用車輪胎雙反5年一期的復審結果終于出爐。根據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投票結果,美國將繼續對中國乘用車輪胎征收雙反稅。
今年三月,歐亞經濟委員會內部市場保護司發布第2023/363/AD18R3號公告,對原產自中國的載重輪胎反傾銷情勢變遷復審作出終裁。決定維持2015年11月17日第154號決議不變,繼續對中國涉案產品征收14.79%~35.35%反傾銷稅。
英國貿易救濟署5月3日發布公告,對原產于中國的卡客車輪胎反傾銷和反補貼措施立案進行過渡性審查,以決定源自歐盟的上述措施是否繼續在英國實施及是否調整稅率水平。本次審查調查的輪胎是用于卡客車的新的或翻新的充氣橡膠輪胎。
2023年3月10日,歐亞經濟委員會內部市場保護司發布第2023/359/AD18R3號公告,發布對原產自中國的載重輪胎反傾銷情勢變遷復審終裁披露,建議維持2015年11月17日第154號決議不變,繼續對中國涉案產品征收14.79%~35.35%反傾銷稅。本案涉及歐亞經濟聯盟稅號4011 20 100 0、4011 20 900 0、8708 70 990 9項下的產品。
2
中國輪胎為何頻遭抵制?
業內人士分析指出,本土胎企頻繁遭受“雙反”的核心原因除政治因素外,主要為已經在發達經濟體市場得以立足的頭部胎企為了加強自身的壟斷低位,而對后來競爭對手進行排擠。例如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USW)的代表來自米其林、固特異、固鉑、住友、橫濱輪胎,其工廠分布在俄亥俄州、阿肯色、北卡羅來納、堪薩斯、印第安 納、弗吉尼亞、紐約州和亞拉巴馬州,其在推進對于進口輪胎的“雙反”調查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追溯本次南非對中國輪胎的反傾銷調查,起于2022年1月南非輪胎制造商會議(SATMC)向南非國際貿易管理委員會(ITAC)提交了一份申請。他們指責中國輪胎的傾銷行為,并表示進口中國輪胎導致當地輪胎制造商的銷售量、產量、產能利用率、市場份額和就業率下降,因此要求對中國輪胎征收額外關稅。
而SATMC恰恰是由普利司通、大陸集團、固特異和住友橡膠四家國外輪胎制造商組成,在南非當地經營著五個輪胎制造工廠。
3
頭部企業海外建廠“突圍”
在“雙反”政策的壓力下,不少中國輪胎企業將工廠投建到海外,再從海外出口到美國。目前,玲瓏、賽輪、雙錢、瑪吉斯、森麒麟、中策橡膠等頭部國產胎企,皆有在東南亞的工廠建設。雖然海外市場(例如美國在 2021 年 6 月對韓國、中國臺灣、泰國及越南進行“雙反”制裁)也 會遭受歐美的“雙反”制裁,但是其力度與頻率較低。
除了規避貿易壁壘,高利潤也是中國輪胎投建海外工廠的重要原因之一。眾所周知,海外工廠是中國輪胎企業的重要利潤來源:玲瓏海外工廠的利潤率為26%,賽輪為25%,森麒麟27%,而其國內工廠的利潤率為2%-4%不等,海外產能占比越大,整體利潤率也相應越高。
業內人士分析指出,海外市場對中國輪胎的反傾銷,長期來看并不會改變中國輪胎企業崛起趨勢。相反,能夠依靠產品品質升級、品牌發聲加強和產能全球化布局規避影響甚至從中受益的頭部企業將鞏固其“強者恒強”的行業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