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創業,沒有守業。”2013年,柴永森臨危受命,擔任雙星集團董事長,帶領其“二次創業”,以智慧轉型開創新路,使其擺脫困境,資產和收入實現5倍以上的增長,“雙星輪胎”品牌連續多年榮登亞洲品牌500強。
中國制造業的轉型升級離不開創新。柴永森以自己超前的戰略眼光和綜合的產業布局,帶領百年國企雙星完成了一次又一次變革,蛻變成為行業創新發展引領者。目前,雙星集團已形成橡膠輪胎、人工智能及高端裝備、廢舊橡塑循環利用三大主業。
本期齊魯企業家日參帶你走近雙星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柴永森,回顧其帶領老國企雙星“二次創業”的奮斗歷程,看在百年發展關頭雙星開啟“三次創業”,打造科技、時代、智慧型世界一流企業新夢想的追逐之旅。
雙星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 柴永森
從“汗水型”轉向“智慧型”
2013年,柴永森初到雙星。這家在當年便已有90多歲的老牌國企的觀念、管理和設備都十分落后,與現代化企業天差地別。在傳統的制造業模式下,輪胎企業受“質量、庫存、應收”這三座大山壓制,對此,柴永森選擇犧牲發展速度,變“以產能為中心”為“以訂單為中心”,從源頭規避落后產能過剩問題。后來,雙星在全行業利潤下滑的洪流中逆行而上,三年年均利潤復合增長率超過50%。
2014年,雙星開始由“汗水型”向“智慧型”轉變。三年間,集團引進人才,本科及以上學歷由40人不到增加至1700多人,碩士和博士超過300名。此外還學習借鑒先進技術和經驗以推動企業的創新發展,如不斷增加科研投入,培養工業設計人才,聘請全球優秀專家,走訪頂尖智能制造企業等。
2016年6月,柴永森帶領雙星搭建起全球輪胎行業真正意義上的“工業4.0”工廠,這個由用戶(訂單)指揮、數據驅動、軟件運行的智能生態系統,融“產品定制化、企業互聯化、制造智能化”于一體,打破了傳統輪胎企業的生產工藝和集中式的生產方式。全長約一公里的流水線,應用了11種300余臺智能機器人,其中80%以上的裝備是由雙星自主設計和開發制造的,人工效率提高了3倍,產品不良率降低了80%以上。“要建就建世界領先的輪胎智能化工廠!”這個當初被看作是天方夜譚的目標,被柴永森以行動實踐了,雙星完成了智慧轉型。
戰略并購 發揮乘數效應
柴永森認為,“中國輪胎未來的競爭不是中國自主品牌輪胎間的競爭,而是和國際品牌的競爭。”不止步于國內發展,柴永森想帶領雙星“走出去”,而控股錦湖輪胎便是關鍵的一步棋。錦湖輪胎曾名列全球前十,具備完善的全球網絡,是包括奔馳、寶馬和奧迪等主流車廠的戰略供貨商之一,在中國以及歐美市場都具有較高的品牌和質量口碑,其智慧輪胎、低滾阻輪胎和不充氣輪胎技術在全球處于先進水平。
柴永森曾提到,雙星對錦湖并不是財務并購,而是戰略并購。錦湖的優勢在轎車胎,而雙星的優勢在卡客車胎,雙方的戰略協同不是簡單的1+1>2,而是發揮乘數效應,實現產品線的優化布局,開拓全領域的輪胎原配和替換市場,提升中國輪胎產業的全球地位和影響力。此外,雙星充分挖掘錦湖輪胎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并不斷擴大其優勢,使其進一步發展壯大。
雙方通過資源共享,協同全球營銷服務網絡,實現需求與供應的零距離對接,促進了輪胎產業可持續發展。雙星控股錦湖輪胎,既提高了自身的技術、制造能力和品牌競爭力,又可借控股錦湖實現空中超車,打入世界主流市場,這是柴永森帶領雙星走向世界的重大策略。
“三次創業” 創世界一流企業
去年1月開始,柴永森帶領雙星開啟“三次創業,創世界一流企業”的新征程,圍繞橡膠輪胎、人工智能及高端裝備、廢舊橡塑循環利用三大主業和模式創新,實施智慧生態、智慧輪胎、智能裝備和環保新材料的“三智一新”戰略。
雙星完善和構建“智慧生態”,在繼續優化和完善工業互聯網體系的基礎上,為傳統工廠的智慧轉型提供服務;利用“胎聯網”和智慧輪胎,獲取和提供輪胎壓力、溫度等實時在線數據,為用戶定制個性化產品;利用智能裝備制造平臺,發展城市建筑固廢處理和智能礦山運輸機器人等智能化裝備;利用自身研發的廢舊橡塑循環利用技術和裝備,開發更多的環保新材料,致力解決全球黑色污染問題,做到零污染、零排放、零殘留。
順應國家“十四五”規劃強調的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潮流,雙星搶抓新機遇,開展跨界合作,拓展行業資源,積極探索新零售、新業態和新模式。近期,雙星攜手旗下品牌和全國10家輪胎行業的領軍經銷商成立合資公司,承接全球高端品牌在中國市場的推廣,打造開放的供應鏈、倉儲、配送、體驗、安裝和服務一體化“S2C”新生態。
八年前,柴永森帶領雙星積極擁抱互聯網等新技術浪潮,重塑百年國企,使其煥發新生。這期間,雙星集團堅持創新求變,主動擁抱市場,做到了轉變落后觀念,調整運營模式,完成智能化升級,提高品牌國際地位,延伸產業鏈條,優化行業發展。2021年是雙星誕生100周年,“百年雙星,志在遠方、路在腳下”,站在新的起點上,雙星將把握新階段、貫徹新理念、構建新格局,繼續向“世界一流企業”發起沖擊,為全省甚至全國新舊動能轉換注入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