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質檢總局發布了2016年度全國進口輪胎質量狀況調查報告。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有24個直屬局共檢驗進口輪胎17354批,重量10.35萬噸。檢驗出不合格輪胎批次1326批,重量0.45萬噸,不合格率分別為7.64%、4.35%,進口輪胎總體質量穩定。
報告原文如下:
2016年,全國各直屬局嚴格按照國家質檢總局“抓質量、保安全、促發展、強質檢”方針指導,認真貫徹進口輪胎檢驗監管相關法律法規要求,在保證檢驗監管嚴密性的前提下,堅持把關與服務并重。強化對進口輪胎的檢驗監管工作力度,完善進口輪胎風險監測、風險研判、風險預警和快速處置機制,加大目錄外輪胎抽查,保護國內消費者健康和安全。
一、2016年進口輪胎質量狀況
2016年,全國有24個直屬局共檢驗進口輪胎17354批,重量10.35萬噸,貨值5.92億美元。主要來自于美國、日本、泰國、印度尼西亞、德國、韓國、加拿大等國家。檢驗出不合格輪胎批次1326批,重量0.45萬噸,貨值0.25億美元,不合格率分別為7.64%、4.35%和4.22%。
(一)業務統計數據對比
2016年,檢驗進口輪胎批次同比增加0.27%,重量同比增加13.80%,貨值同比減少7.12%,檢出不合格輪胎批次同比增加125.89%,貨值同比增加約19倍。
上海、廣東、山東、遼寧、廣西、天津、江蘇和江西局年進口輪胎貨值均超千萬美元,這八個局的貨物總值占全國進口輪胎總額的97%,其中上海局檢驗進口輪胎貨值為2.5億美元,占全國進口輪胎檢驗的42.47%。
圖1 2016各直屬局進口輪胎情況(按貨值計)
(二)質量安全狀況綜述
進口輪胎總體質量穩定。2016年,全國各地區進口輪胎主要為轎車輪胎、載重汽車輪胎、工業車輛輪胎、摩托車輪胎、工程輪胎等。進口輪胎品牌主要為倍耐力、固特異、米其林、普利司通、大陸馬牌、庫柏、東洋、錦湖、鄧祿普和諾記等國際知名品牌,總體質量狀況良好,這些企業運營多年,質量管理體系運行有效,人、機、環、管緊密配合,生產加工的各個環節都得到了有效控制,總體來看,未發現大面積的產品安全性能不合格情況。
(三)不合格情況分析
綜合來看,進口輪胎的不合格項目主要有強度性能不合格、耐久性能不合格、數量短少、貨證不符和未加施CCC標識等。不合格產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輪胎相關制造商和進口商對我國強制性認證產品的相關規定不太熟悉,發貨人核對不仔細,貿易商在對進口輪胎運輸、裝卸或發貨過程不規范等,造成進口輪胎產品與我國的法律法規要求不符。
從發現不合格的國家和地區來看,不合格輪胎主要來自于瑞士、德國、印度尼西亞、瑞典、美國和日本等。這些國家和地區都是汽車零配件制造和貿易方面較為發達的國家,貿易量大,因此出現不合格情況較多。各直屬局將繼續加強進口輪胎檢驗工作:一方面要求企業加強自檢自控能力建設,提高質量意識;另一方面,加強監管、定期抽樣送檢,嚴把進口輪胎質量關。
二、下一步工作方向
(一) 探索信息平臺建設。研究建立一個涵蓋輪胎檢驗標準、輪胎行業標準及國內外輪胎行業信息及法規的共享交流平臺,及時掌握國內、國外輪胎行業最新動向。
(二) 加大培訓力度和范圍。進出口輪胎是大宗重點敏感商品,為使檢驗檢疫人員全面了解國內外輪胎質量技術法規要求,總局將定期舉辦由檢驗檢疫一線人員參加的培訓和工作研討會。
(三)進一步完善風險預警機制。加強各口岸的溝通聯系,對退運輪胎進行全過程跟蹤,防止進口商用國內航線假出境,變換口岸將不合格的輪胎再次申報進口。
(四)加強輪胎檢測實驗室能力建設及檢測信息共享機制。合理分配優勢資源,建立區域化重點檢測實驗室,同時組織開展科研攻關,研究檢測方法,提升實驗室檢測能力,為實現輪胎產品“三同”工程提供技術支撐。同時通過建立實驗室檢測信息共享平臺的方法,將相同品牌、產地、系列(規格)的輪胎在同一個檢測周期內的檢測結果通過網絡平臺共享,避免重復檢驗,既能減少資源浪費又能提升通關速度。
(五)健全進口輪胎檢驗監管工作機制。完善進口輪胎各項規章制度。制定操作性強的檢驗、監管、不合格處置及召回制度,尤其是加大缺陷輪胎監管力度。實施差異化的監管模式,根據國外供貨企業誠信狀況、進口輪胎質量狀況以及進口輪胎企業的自檢自控能力等對進口輪胎企業進行差異化監管模式。加大對相關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建立質量追溯機制和溝通機制,加強對不合格情況的后續跟蹤工作,有效降低不合格產品進入國門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