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熟鴨子要飛走的中企并購案,去年有好幾宗,今年也不少,這次是韓國第二大輪胎企業,錦湖輪胎。
據報道,韓亞集團董事長、錦湖輪胎會長樸三求,此前曾試圖利用優先購買權制度,出手阻止雙星與錦湖交易,但因籌資不利遭遇失敗;近日,樸三求又想出另外一招,繼續給雙星的收購“使絆子”——樸三求聲稱將拒絕授予青島雙星錦湖輪胎商標使用權。
錦湖輪胎是韓國第二大輪胎制造廠商,在全球也可以站穩前十五名的位置,其商標的品牌價值自然不言而喻。
樸三求此招一出,簡直是不想給雙星留活路嘛!于是,收購錦湖輪胎一事再次陷入僵局。
事實上,青島雙星并不是沒有意識到錦湖這塊招牌的重要性。早在韓國開發銀行(KDB)決定將其所持有的錦湖輪胎股權售與青島雙星時,就已承諾允許雙星享有錦湖輪胎20年的商標使用權限,但KDB與雙星之前達成的這一合意,并沒有獲得錦湖工業的允許。
真·商場如戰場,防不勝防啊!
有分析人士稱,如果不能獲得錦湖商標的使用權,青島雙星未來或將不會對錦湖輪胎進行收購。
而雙星高層重要人士也以“不確定因素較多”為理由,對此筆收購案表示了憂慮。
此外,自KDB宣布出售股權給青島雙星以來,一直飽受韓國政客與錦湖輪胎員工的詬病。這些人擔心此舉或將導致錦湖輪胎技術被泄露,員工工作難以保障。
為此,錦湖輪胎工會曾于今年2月和4月舉行抗議集會。
青島雙星近1月股價走勢:收購遇阻,青島雙星股價受此消息影響下跌
若收購成功,青島雙星將成中國最大輪胎企業
雙星集團成立于1921年,以制鞋業起家,在2002年收購華清輪胎后,開始從制鞋業向輪胎業轉型。
還記得童年的雙星足球鞋嗎?
其上市公司青島雙星是我國輪胎制造大省山東唯一一家國有上市的輪胎企業。
目前,青島雙星擁有全球第一個商用車胎“工業4.0”智能化工廠,同時也是輪胎行業唯一一個對外全開放的工業4.0工廠。
4月29日,青島雙星發布了該公司2016年年報。
年報顯示,2016年青島雙星實現營業收入49.28億元,同比增長64.6%;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0.95億元,同比增長55.62%。
青島雙星2016年財報截圖
青島雙星業績大好的背后是2016年輪胎行業的向好。
據公開數據顯示,2016年,國內汽車產量同比增長14.46%,增速創近三年新高;汽車產量增長拉動輪胎需求提升,國內橡膠輪胎外胎產量同比增長8.6%;輪胎出口需求較好,國內充氣橡膠輪胎出口量同比增長5.4%。
而青島雙星在其年報中也稱,“輪胎業務在公司的主營業務構成中占主導地位,業務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80%以上……未來公司也將圍繞輪胎業務展開。”
有雙星內部人士向媒體表示,“公司正逐漸將重點轉移至提供汽車后市場服務”,雙星收購錦湖的項目將幫助青島雙星實現由賣雙星輪胎到賣其他品牌輪胎,再到汽車后市場的產品和其它增值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