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2016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汽車產品投訴統計分析》。
數據顯示,去年全國消協組織共受理汽車產品(含零部件)投訴15247件,投訴解決率為78.84%,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8848萬元。
據了解,售后服務問題、合同爭議和產品質量,是引發汽車投訴的主要原因,超過投訴總量的70%。
質量投訴主要集中在產品性能、不合格商品和失效、損毀或滅失三方面。其中,汽車輪胎早期磨損、爆裂等問題,占有相當大的比例。
從上述幾個投訴排行榜可以看出,對輪胎開裂、鼓包、異常磨損等問題的投訴,均居各車型前列。
據專業人士分析,輪胎原材料與加工工藝不佳,選用劣質橡膠、材料、添加劑,制造加工水平低、流程不規范等,都會嚴重影響到輪胎的使用性能和壽命。
案例一:11名車主投訴輪胎故障
去年3月,11名車主投訴廣東省惠州市一家4S店,原因是車輛發生輪胎系列故障。
廠家稱,車輛出廠時,這個批次的輪胎數據給調錯了。
經過消委會數次協調,事件得到妥善處理,雙方達成一致協議。
4S店依據最新定位數據,重新調整后輪定位參數到標準值,并承諾對非正常磨損的輪胎延長質保期6個月或10000公里。
案例二:4S店更換輪胎未告知消費者
2013年下半年,王某從某品牌汽車沈陽4S店購買一輛進口越野車。當時4S店沒有現貨,就從遼陽4S店調配來一輛。
兩年后,王某在某4S店保養車輛時得知,遼陽4S店對運輸途中損壞的一個輪胎,曾進行過更換。
遼寧省消協認為,這次輪胎更換沒有給購車消費者利益造成損害,對普通消費者選購沒有影響,因此,不能認定沈陽4S店有消費欺詐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