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美國發布反傾銷調查初裁結果,認定從中國進口的卡客車輪胎存在傾銷行為,此前美國已對上述產品作出了反補貼調查初裁。如果最終“雙反”終裁成立,意味著中國所有的汽車輪胎產品大類都被美國拒之門外。業內人士建議,中國卡客車輪胎企業可以通過聘請律師在美國年度復審中爭取較低稅率、在第三國投資建廠以及在美國并購企業等途徑來緩解當前的困局。
盡管最終結果要到明年年初才能知曉,但“雙反”對已處于水深火熱之中的中國輪胎出口企業而言無疑是一場嚴峻考驗。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在日前舉行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回應此事稱,中方一貫主張通過磋商、合作等方式化解貿易摩擦,慎用貿易救濟措施,更反對采取貿易保護主義的做法。中方將繼續支持企業就本案依法進行抗辯,同時將堅決利用世貿組織規則維護中國企業的正當權益。
終裁結果可能更糟
美國商務部當天發表聲明說,初步認定中國出口到美國的上述產品存在傾銷行為,中國全國反傾銷稅率和反傾銷保證金率分別為22.57%、22.16%。此外,美國初裁認定所有卡客車輪胎的出口企業都存在緊急情形,因此美國商務部將從初裁倒追90天追溯征收反傾銷稅,預計追溯征收期間為2016年6月4日~9月2日。“雖然從表面上看百分之二十幾的反傾銷稅率不算太高,但再加上反補貼稅率,而且還要倒追90天征稅,這樣的結果對輪胎出口企業而言無疑是重大打擊。”北京時代九和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江家喜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江家喜強調,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公布的只是初裁稅率,后期還要進行核查。如果強制應訴企業現場核查出現問題,輕則調整初裁稅率(一般往不利方向),重則取消分別稅率資格,改用懲罰性稅率。此外,本案初裁時一家強制應訴企業未獲得分別稅率,美國商務部可能會遞補一家強制應訴企業,最終導致終裁稅率與初裁稅率出現較大差別。
今年2月19日,美國商務部發布立案公告,決定對進口自中國的卡客車輪胎進行“雙反”調查。今年6月30日反補貼初裁結果公布,中國卡客車輪胎被初裁的補貼幅度為17.06%~23.38%。根據美方調查程序,美商務部將于今年11月9日左右作出反補貼調查終裁,2017年1月17日作出反傾銷調查終裁;如果所有裁決均為肯定性,則將于2017年3月10日發布稅令。
頻頻設限損害雙方利益
據了解,上述案件涉及中國100余家出口企業和逾10億美元出口額的產品。而這并非美國第一次對中國輪胎發難。早在2007年,美國就對中國非公路輪胎產品發起“雙反”調查,此后又對中國乘用和輕卡輪胎等產品“下手”。如果卡客車輪胎“雙反”終裁成立,意味著中國所有的汽車輪胎產品大類都被美國拒之門外了。
談及未來的出口形勢,相關企業人士對國際商報記者表示,由于保證金對企業資金占用很大,一般中小企業在美國市場難以為繼,只有幾家有實力的大公司還有能力繼續對美開展貿易,但基本上也不再擁有競爭優勢。
對此,沈丹陽表示,美方頻繁對中國輪胎產品設限的做法不僅導致中國輪胎產品對美正常出口嚴重受阻,而且對其下游用戶利益也造成了重大影響,一些美國主要輪胎企業并不支持。
“輪胎產業屬于基礎性加工制造業,行業準入門檻低,市場競爭激烈,同時涉及的就業人數眾多,因此美國政府對該行業很重視,這使得該行業成為‘雙反’調查的重災區。”談及美對華輪胎產品頻繁發起“雙反”調查的原因,江家喜說道。
江家喜指出,在當前形勢下,中國輪胎企業開展國際貿易,必須做好心理準備。美國頻頻發難使中國輪胎出口行業整體陷入困境,但就個別企業而言,仍可以通過聘請律師在美國年度復審中爭取較低稅率、在第三國投資建廠以及在美國并購企業等途徑來緩解當前的困難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