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貿協定助力中國輪胎
2016年上半年,韓國輪胎進口保持增長勢頭,同比增加6.2%,達到2.51億美元。
其中,來自中國的輪胎最多,約占總份額的33.6%;其次是德國,約占9.5%;之后依次為日本9%,泰國8.1%,法國4.8%,意大利1.4%。
據了解,中韓自貿協定從2015年12月20日正式生效。這個貿易協定的實施,對中國輪胎出口韓國起到了推動作用。
有業內人士稱,中韓自貿協定實施以來,中國輪胎尤其是山東輪胎,出口到韓國的紅利已經初步顯現。
以山東省萊蕪市為例,上半年,該市共簽發中韓自貿協定原產地證書202份,簽證金額1168.8萬美元,有關貨物享受國外自貿區關稅優惠約58.4萬美元,主要受惠產品包括輪胎。
按照協定,中韓雙方將在15年內取消輪胎關稅。這無疑成為中國輪胎出口的重大利好。
當地輪胎產銷下降
KTMA 給出的數據顯示,2015年,韓國進口輪胎總額達5. 11億美元,與2010年相比,增加了63.8%。
據觀察,與進口量不斷增加相反,韓國當地輪胎產銷量卻在不斷下降。
數據顯示,2015年,韓國輪胎產量同比下降2.5%,銷量下降2.9%。
2016年,這一下降趨勢并沒有得到扭轉。前5個月,韓國輪胎產量與去年同期相比,下滑3%。
據分析,由于輪胎銷量小于產量,當地輪胎企業的庫存正處于歷史高位。
KTMA指出,韓國OE配套輪胎市場的調整,同樣與市場份額變化息息相關。
據了解,韓國本土擁有錦湖、韓泰、耐克森三大輪胎生產商,也同時擁有現代、起亞等一批汽車企業。
一般情況下,韓系汽車多選擇搭載韓系輪胎產品,但也有例外。
比如,最近,韓國最大的汽車生產商現代汽車,選擇法國米其林作為現代Ioniq混合動力車型原配輪胎。德國馬牌輪胎也成功配套現代捷恩斯EQ900豪華車。
這些原因都促使韓國輪胎市場出現新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