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兩年里,全國不少城市都出現異味跑道、異味操場的問題。好好的塑膠跑道為什么一下子就成了大家擔心的毒跑道呢?央視《經濟半小時》欄目的記者,揭開了一個震驚黑幕——“塑膠跑道”竟是“廢輪胎、廢電纜”做成的!一起來看事件始末。
事件的起因要從北京市平谷區第六小學的塑膠跑道使用不過一個星期就有學生出現流鼻血頭暈惡心的癥狀說起。近一個月來,25名學生出現過流鼻血的癥狀,到醫院診治過的學生11人。那么,學生流鼻血究竟和塑膠跑道散發的氣味有沒有關系呢?
這種鋪設跑道所用的塑膠,到底是什么材質制成,為什么會散發出如此刺鼻的氣味呢?一些施工人員私下告訴記者,在河北的保定、滄州一帶,有幾十家生產這種塑膠 跑道原料的企業,這些企業常年向當地的施工單位供貨,施工單位承攬當地、或者省外、以及包括北京在內的學校操場改造工程項目,大多數的塑膠跑道原料,都是 保定滄州一帶的企業生產的。記者隨即也對這些企業進行了調查。在距離滄州市區大約20公里外的地方,記者一下車就看到,從馬路旁邊開始,各種散發著臭氣的 橡膠垃圾隨處可見,現場氣味刺鼻,記者一行,幾乎就是在垃圾堆里走路。隨后,記者以招攬義務的名義跟隨一位張姓老板,來到了一個普通的農村庭院,走進大 門,廢棄輪胎、廢棄電纜、還有一些叫不上名字的橡膠制品交織在一起,堆起了一座座小山。就是這些垃圾橡膠制品,打成黑顆粒,就成了跑道最底下的那層配色 了。
堆放橡膠垃圾的盡頭,就是黑色顆粒的生產 車間,黑乎乎的屋子里,擺放一臺設備,這臺設備由進料口、刀片和出料口組成,設備的長度大約2米,這就是生產黑色塑膠顆粒的機器。學校里的塑膠跑道用的塑 膠,就是在這里生產的。張老板介紹說,目前市場上做塑膠跑道的原料,都是這些由各種橡膠垃圾打成黑色塑膠顆粒,在學校鋪設塑膠跑道的時候,施工隊會用膠水 混合這些黑色的塑膠顆粒,顆粒與膠水的比例,沒有什么標準,他們施工的時候,憑得都是感覺,膠水添加少了,粘度不夠,添加多了,這些黑色塑膠顆粒就會結成 塊。但張老板告訴記者,現場施工的時候,他基本不去,都是交給工人干,因為這些黑色的塑膠垃圾和膠水混合在一起,他認為是有毒的。
6月16日,記者又以參觀施工現場為名,聯系上了河北省保定市白溝鎮一家塑膠跑道施工隊的王隊長。王隊長的公司主要負責鋪設學校使用的透氣型塑膠跑道,當 天,他和他的施工隊正在為白溝的一所學校鋪設塑膠跑道。下午2點左右,央視記者混在施工隊伍中,進入了學校的施工現場,在學校的操場上,記者看到了這些所 謂的黑色塑膠顆粒。
隨后,工人們在校園的操場 上堆放了幾個大鐵桶,工人告訴記者,這里面就是所謂混合黑色塑膠顆粒使用的膠水。施工開始之后,工人將鐵桶打開,很快,刺鼻的味道開始彌漫在校園的空氣 里。在現場記者看到,工人們混合膠水的比例,很是隨意,整個施工過程,似乎沒有任何規范的標準。工人們首先將膠水用滾子刷滿水泥地面,然后將混合了膠水的 黑色塑膠顆粒倒在水泥地面上,按照8毫米的厚度抹平,這時候王隊長在現場告訴記者,三天之后,他們再把彩色的塑膠顆粒撒上去,這條透氣型塑膠跑道就算大功 告成了。
央視“毒跑道”的報道播出后,咱們海南本地的觀眾就向我們舉報,稱海口椰海大道蒼西村里藏著一家塑料加工廠,里面就是用塑料垃圾生產跑道原料。事情是不是這樣?來看記者的調查。
23號上午,記者根據觀眾提供的線索,來到海口蒼西村內發現,被舉報的這個塑料加工廠已經人去樓空,附近殘留著大量的廢棄輪胎和塑料垃圾。不過,記者注意到,這個加工廠其實早在去年4月份,就曾因污染問題被曝光過。去年4月6號, 記者調查發現,這個塑料加工廠內,擺有多臺加工設備,多名工人正在操作機器將塑料打成條狀,再用粉碎機磨成顆粒。當時,因為不符合環評要求,這個加工廠被 當場責令整改,而對于這些加工出來的塑膠顆粒是用什么做的,被運到哪里,加工廠老板并不愿多說。眼下,這個塑料加工廠已經關門,不過附近多個廢品收購站, 都堆積著大量的廢棄輪胎和塑料垃圾,見記者詢問購買塑膠跑道材料的情況,其中一名工人表示,建跑道的原料他們那里就有賣。
原來,這家廢品收購站內還藏有一個塑料加工廠,這名工人把記者帶到最里面的倉庫,三十多包水泥袋里全裝有打碎后的塑料,附近還有多臺加工的設備。這名工人表示,只要記者想要,他們就能將這些塑料進行加工,做成跑道的塑膠顆粒。
提及原料問題,這名工人顯得有些謹慎,并表示具體的問題需要和老板溝通。那么,這里售賣的顆粒究竟是用什么做成的,是否真的像這名工人所說,質量沒有問題呢?二十分鐘后,塑料加工廠的老板來到了現場。
這名老板表示,他們收購站里有很多的廢舊輪胎和塑料垃圾,在回收之后,如果有人來預訂,他們便用這些塑料垃圾加工成顆粒往外銷售。
隨后記者又走訪了附近一家收購站發現,這里同樣堆積著大量的塑料垃圾,廢舊輪胎和配件累疊成了一座垃圾山,并且這里也在售賣用這種垃圾做成的塑膠顆粒。
廢舊輪胎是國際上公認的有害垃圾,有著黑色污染之稱,如果這些用廢舊輪胎做成的顆粒,真的運往市場上制作成跑道,后果不堪設想。那么,海口各個學校內跑道情 況怎樣,跑道建設的監管又是否到位呢?在媒體曝光毒跑道事件后,接連有家長和學生向我們反映,海口英才小學的跑道里,也時常散發出異味。
記者來到英才小學的操場發現,太陽暴曬下,跑道確實散發著異味。而記者了解到,這條跑道是在兩年前損壞后,重新翻修改造的。
英才小學副校長王麗英表示,這個工程是經過招投標,并由轄區美蘭區教育局,施工單位和監理單位進行驗收通過的,雖然這段時間確實發現有異味,但他們并沒有辦 法去分辨跑道是否有質量問題。為了核實情況,記者也找到了負責施工的海南明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的施工員,以及負責監理的佛山市順德建設監理有限公司。
項目監理公司負責人李偉表示,在項目進行前和進行后,他們都會分別對鋪設的橡膠顆粒進行抽樣送檢,檢驗合格后才通過驗收。不過記者注意到,項目開工時間為今年的1月25號,而監理方提供的橡膠顆粒事前的檢驗報告,日期卻是去年的4月22號, 為何還沒開工,大半年之前就已經抽檢了呢?而事后的檢驗報告同樣與竣工日期相差了好幾個月。并且記者注意到,這兩份檢驗報告上,只是寫明檢測樣品為橡膠顆 粒樣快,并沒有寫明檢驗的具體項目是不是英才小學的跑道建設。而當記者將這個問題反映后,施工方和監理方卻突然改了口。
原來,英才小學的這個跑道鋪設事前事后都沒有進行過抽檢,只是用了以前的檢驗報告。而記者了解到,對于塑膠跑道應該怎么修建,國家有明確的推薦標準,根據 《合成材料跑道層面》標準,在施工單位進入現場之后,先鋪一小塊,送到第三方檢測機構,合格之后再進行鋪設,而鋪設完之后,仍需要再進行一次抽檢。也就是 說,一個跑道的鋪設,需要前后兩次抽檢。那么,對于這個沒有抽檢過的跑道,轄區美蘭區教育局又是如何監管的呢?
對此,美蘭區教育局方面則表示,只要施工方監理方驗收通過,他們也就跟著通過,并不清楚是否存在問題。接下來,對于英才小學跑道出現的異味問題,他們也將介入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