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第二屆中國綠色輪胎安全周暨中國橡膠工業協會輪胎標簽發布會,在山東青島啟動。活動期間,中橡協技術經濟委員會主任朱紅接受了專訪。她表示,輪胎標簽和抽檢都是“雙刃劍”。對企業來說,貼上標簽后,社會就能進行監督。一旦貼上標簽,只要與事實不符,任何一個消費者都可以舉報。

中橡協技術經濟委員會主任朱紅
不讓廠家和消費者無所適從
記者:目前,多個部門都在推動綠色輪胎標簽方面的工作,您對此怎么看?
朱紅:我們跟認監委、國標委、工信部一直在溝通,希望把標準統一起來。這樣不會讓消費者無所適從,也不會讓輪胎企業無所適從。
輪胎企業現在很困惑,這不是我們希望看到的。
我們希望通過輪胎標簽,達到淘汰落后產能、淘汰低端產品、抑制市場惡性競爭的作用。
不管是綠色轉型也好,結構調整也好,都需要各方積極溝通合作,而不是單靠某一個機構就能完成。
市場經濟也需要有正確的引導,中橡協實際上就是在做引導工作。
記者:中國會不會出現多個標簽共存的狀況?
朱紅:我們也一直在和輪標委溝通。
我認為,國家最終不會讓一條輪胎貼3個甚至4個標簽這樣的現象出現。
今年的綠色輪胎安全周,認監委的人也來了。他們也希望綠色輪胎認證走上正常的發展軌道,起到引領行業進步,引導消費者的作用。
中橡協愿做溝通橋梁
記者:在統一輪胎標簽這件事上,中橡協在扮演什么角色?
朱紅:大家都在為這個事努力,但是一定要很好溝通。
協會有義務架起溝通橋梁,讓這件好事向更好的方向發展,引領輪胎行業的技術進步。這很關鍵。
中國輪胎產業這么大,產量這么高,企業這么多。未來,標簽制度實施以后,魚目混珠的必然不少。
產能過剩的結果就是導致市場惡性競爭。我們希望輪胎行業有序發展、健康發展,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在技術上做更多工作。
記者:在推動輪胎標簽制度建設上,中橡協做了哪些工作?
朱紅:在國家沒有給予支持的情況下,協會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推動這件事。
在制定輪胎標簽制度過程中,我們聚集了各方面的人才。這些專家從測試、結構設計、配方設計、法規等各方面入手,做了大量準備工作。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天津)也有一個人在專家組里。
從2012年研究綠色輪胎產業化開始,一直到現在,我們的輪胎標簽制度吸取了歐盟、美國等各方經驗,同時結合中國國情來制定。
只有技術層面、管理層面的工作做充分,才能真正引導整個行業健康發展。
后期監管必須嚴格
記者:中橡協在推出《輪胎分級標準》的同時,還發布了《輪胎標簽管理規定》,為什么要出這么個規定?
朱紅:因為后期監管真的很重要。
我們和歐洲橡膠輪胎制造商協會(ETRMA)交流的時候,他們提到了兩個問題。
一個是歐盟輪胎標簽制度執行這么多年,消費者對他們的標簽認可度不是很高;另一個就是他們沒有監管。
因為歐盟是一個經濟共同體,包括很多國家。這些國家沒有出這筆費用,而監管需要一大筆資金。
我們從協會的角度,希望行業健康發展,希望消費者拿到一個不摻假的東西,這就必須得有監管。協會沒有執法權,所以只能引導。
記者:靠引導如何實現監管?
朱紅:我們會通過媒體曝光,給造假者一定的輿論壓力,同時使用“寬進嚴管”的方法。
協會也希望國家今后在政策上能給予一定支持。
貼標簽的和不貼標簽的要有區別,應該有一些優惠、補貼,或者是政府從采購等方面給予支持,讓企業往好的方向發展。
標簽和抽檢都是“雙刃劍”
記者:未來,在監管過程中,是怎么抽檢的?
朱紅:關于抽檢,我們會制定實施細則。抽檢是“雙刃劍”,標簽同樣是“雙刃劍”。
對企業來說,貼上標簽后,社會就能進行監督。沒貼的時候,企業可以隨便做廣告,即使有些夸大,也無可厚非。一旦貼上標簽,只要與事實不符,任何一個消費者都可以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