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3月份以來,中國輪胎企業的銷售普遍有所回升。據中橡協統計,今年以來主要企業輪胎總產量呈微增長,企業開工率有所上升。沈金榮認為,此輪開工率上升的成因,并非如大部分媒體分析的是市場回暖了,而是另有原因。
一是今年春節后,隨著大宗商品價格的提高,尤其是橡膠原材料價格的提升,輪胎零售商的跌價預期減弱,加上各輪胎企業在春節后普遍進行了一波促銷活動,使零售商提高庫存意愿,輪胎庫存提高。
今年春節后,全球大宗商品價格普遍上升,中國大宗商品期貨價格也在上升。天然橡膠期貨價格從9800元(噸價,下同)上升到13000元以上,漲幅達到33%;合成橡膠現貨價格更是從8000元左右上漲到12000元以上,漲幅超過50%。沈金榮認為,大宗原材料價格上升是必然的,因為很多原材料的現價已經完全脫離了自身的價值。他分析,如果按輪胎現行價格測算,這輪原材料價格上漲使輪胎廠總成本提高8%以上。即如果輪胎銷售價格不變,則輪胎廠的平均利潤率將下降8%左右,而現在企業的平均利潤率只有3%左右,所以此輪價格上漲遠遠超出了輪胎企業的承受程度。因此,近期市場上紛紛傳出輪胎企業提價的信息。
沈金榮認為,這波開工率上升,是幾年來輪胎行業開工率曲線的正常反應。前3年,開工率的曲線基本呈現1~2月較低,3~4月較高,并維持到上半年,然后下半年持續下降。而隨著這幾年輪胎價格的不斷下跌,所有零售商都不愿意存貨,但今年春節后,橡膠原材料價格不斷提升,零售商已經開始愿意提高輪胎庫存。沈金榮說,通過對國內主要品牌的零售商進行摸底,保守估計近兩個月零售商每月多存放輪胎在10天左右,即零售商從接近零庫存,到4月末庫存平均提升到20天左右,為此輪胎廠每月的銷售收入可提高12%,開工率比年前提高10%~15%。
二是由于美國將“雙反”初裁推遲到6月份,這讓一些輪胎企業加緊生產并出口美國市場需要的輪胎。據海關統計,一季度,中國出口轎車輪胎39.6萬噸,增長9.8%;出口卡客車胎71.2萬噸,增長12.4%。其中,出口美國的卡客車胎15.8萬噸,增長17%。沈金榮認為,不管全鋼胎目前是否存在對美國集中出口的現象,5月份以后,這些出口都會戛然而止,因為誰也不能承擔高額“雙反”稅而冒險出口。
沈金榮認為,美國的“雙反”調查會極大地影響中國輪胎企業的正常開工率。根據美國提出的數據,中國全鋼胎出口美國的數量為800萬條,如果保守估計出口為600萬條,就會影響中國全鋼胎企業至少5%的開工率。
綜上,沈金榮提醒輪胎企業,一定要對今年的困難有充分的思想準備。最近市場對此已有所反饋,隨著零售商庫存的填滿,部分輪胎企業的發貨已經受到影響。因此輪胎企業對此輪復蘇要保持冷靜的判斷,不要過分樂觀,以免背上沉重的包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