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90年代前后,輪胎業曾經流行一句話‘不上項目是等死,上項目是找死’。現在中國輪胎生產正在向‘以機代人’智能制造的時代邁進,同樣是不上 ‘以機代人’等死,但是有了以往的經驗教訓,中國輪胎企業應該有能力避免上‘以機代人’找死的情況發生。” 樺林佳通輪胎有限公司總經理孫懷建認為。
孫懷建建議,企業領導者應該認清自身現狀,切不可趕時髦、跟風“以機代人”智能制造,對于基礎薄弱的企業應該踏實做好工業2.0(電氣化與自動化)補課,再考慮普及工業3.0(電子信息化)、推進工業4.0。
軟控股份有限公司物聯網事業部總經理焦清國也持同樣的觀點。“工業4.0這么熱議,那么它是不是最好的?每個企業應根據自身的不同實際情況、所能承受的成本,選擇能夠帶來最大收益和價值的方式方法,不要盲目跟風。”
關于采用全自動生產設備、先進的物流設備是否會增加投資的問題,青島森麒麟輪胎有限公司信息部副部長郭珂表示:“同等規模相比,投資基本相當,雖然設備、 軟件等方面投資多了些,但綜合來算,在人力成本支出等其他方面找補回來了。”由于森麒麟輪胎和雙星輪胎都是新建或環保搬遷企業,所以雖然起步晚,但輪胎制 造起點高,進展快。而對于老舊廠房的轉型升級、技術改造來說則存在一定的難度。
“設在森麒麟公司的Cimcorp技術服務人員反映,其自動化設施長期沒問題,待著沒事干。”芬蘭Cimcorp公司中國代理商狄方敏總經理告訴雙錢集團 股份有限公司投資發展部副總監張松,“曾到雙錢集團(如皋)輪胎公司去考察過,限于廠房布局和樓層高度,自動化裝備和物流設施擺布難度比較大。”
煙臺拓偉機械有限公司遲偉總經理說:“對舊有輪胎廠進行自動化改造,每一個單元都要為建成智能工廠做好儲備。這些接口、軟件和硬件要做好頂層設計。”
“建議企業在做軟件更新升級換代的時候,要整體規劃、分步實施。不管系統做到哪一層級,都要使用最佳的軟件系統,提前把入網參數都考慮好,這可以節省以后的改造費用。”焦清國說。
“以機代人”解決了勞動力不足的問題,輪胎企業從勞動力密集型轉向技術人才密集型,“勞動力”和“技術人才”這幾個字的相差,給企業帶了了新的問題——如何使富余下來的勞動力技能升級、技術人才如何募得?
上海ABB機器人公司市場部經理潘家壽提出了他的建議,“應用好機器人,關鍵是做好培訓工作和建立起一個包括工程技術人員和操作人員的團隊。操作人員來自職業技術學院或技校的學生,只有這樣,整個企業才會對機器人感興趣,才能易如反掌地掌控它。”
業內人士認為,中國工業機器人產業比國外晚了二三十年,要在短時間內超越甚至完全替代國外品牌不大可能。因此,要完善機器人產業鏈條上下游,還需要拿出更多的耐心。
“在推進‘以機代人’智能制造的過程中,亟待政府和行業協會的引導和支持,及時向企業提供相關信息,總結經驗教訓,主持政產學研用聯合攻關,解決輪胎關鍵工藝環節的自動化生產線的設計生產,制定相關標準和規范,協調企業間的有序競爭。”孫懷建說。
盡管前路漫漫,但中國輪胎橡膠行業“以機代人”智能制造的春天已經來臨。“今年不僅是中國橡膠工業百年誕辰,也是橡膠工業轉型升級向橡膠強國加速發展的一年,更是機器人應用的元年。”中國橡膠工業協會名譽會長范仁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