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媒體了解到,一些輪胎企業在響應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過程中,還存在不少問題,需要政府政策支持,獲得相應的法律援助。
“經過30多年的快速發展,中國輪胎產業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條,除天然橡膠之外的原材料都有優勢,這就使得‘走出去’的輪胎企業所需原材料仍需在中國 采購。但這些原材料的出口退稅率都不高,有的甚至零退稅,使海外工廠原材料采購成本極高,急需國家調整炭黑等原材料出口退稅率,以免影響‘走出去’的步 伐。” 中策橡膠董事長沈金榮表示。
“國外建廠要考慮的問題很多,貿易救濟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北京金誠同達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楊晨律師從貿易救濟角度談到,投資要關注該國是否被美國 認為是市場經濟國家,例如越南;該國是否被美國認為是普遍給予補貼的國家,例如泰國。越南不是市場經濟國家,美國不認可其價格,需要參考第三方國家的價 格。
如果國內輪胎企業都去泰國建廠,會不會使泰國成為“第二個中國”而受到反傾銷?
當媒體問到企業普遍存在的顧慮時,楊晨說,最需要注意的還是出口產品的價格問題。泰國反傾銷幅度算法和中國不一樣,泰國產品出口價格不用參考中國的,與中 國的銷售價格沒有任何關系,與企業有關系的是泰國產品賣到美國的價格。大的原則是賣到美國的價格不能低于企業自身成本,不要比賣到第三國的價格低,更不能 比泰國本地的價格低。
據了解,為了更好地了解東南亞國家橡膠、輪胎行業的發展狀況,中國橡膠工業協會已經將東南亞國家考察列入了今年的出訪計劃,并將于8月底組團前往馬來西亞、泰國考察乳膠制品企業、橡膠種植園和森麒麟輪胎泰國工廠等。
亞投行的成立將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資金支持。比如推動國內“鐵公基”等制造業產能向外輸出,也為中國優勢制造業找到新的市場。橡膠企業都期盼國家能夠將輪胎產業也列進支持的目錄,以求緩解國內過剩輪胎產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