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工不足產量下滑
數據顯示,中國輪胎行業上半年平均開工率在60%左右,比去年同期降低十多個百分點,直接導致輪胎產量同比出現下滑。
按國家統計局的統計口徑,2015年1-6月,中國輪胎產量為4.55億條,同比下降3.9%。下圖為中國橡膠工業協會輪胎分會公布的1-5月份輪胎主要指標增幅對比情況,從圖中可以看出,1-5月份,輪胎產量累計增速較2014年同期出現大幅下降。
據統計,1-5月份,該分會44家會員企業綜合外胎產量1.47億條,同比下降6.43%;其中,子午線輪胎產量1.32億條,同比下降4.79%;全鋼胎產量3297萬條,同比下降8.3%。
在產量下降的同時,輪胎價格也呈持續下滑走勢。1-5月份,中橡協輪胎分會44家企業完成現價輪胎產值712.69億元,同比下降14.33%;實現輪胎銷售收入649.61億元,同比下降13.88%。收入下降幅度遠大于輪胎產量降幅。
據了解,伴隨著價格下滑,許多輪胎生產企業處于虧損邊緣,特別是在輪胎生產聚集地山東,一些企業不甘于價格持續下滑,一度聯合發布漲價通知,但收效甚微。
美國市場受阻出口不樂觀
眾所周知,中國輪胎產業產能過剩較為嚴重,出口占中國輪胎產量很大比重,美國一直是中國輪胎第一大出口目的地。但伴隨著美國對華乘用車及輕卡輪胎反傾銷和反補貼展開調查,這一狀況在今年上半年出現變化。
美國商務部日前公布對中國輪胎“雙反”終裁結果,裁定合并“雙反”保證金率為30.61%-107.07%,其中,分別稅率企業38.79%,全國稅率107.07%。中國重點國有輪胎企業以及11家未被證明與國有企業身份無關的企業,被裁決高達107.07%的歧視性全國稅率。
有業內人士認為,這意味著中國乘用車和輕卡輪胎出口美國之路已經基本被封死。
相關數據也佐證了上述觀點。海關數據顯示,1-5月,中國輪胎出口數據全面下滑,汽車輪胎出口同比下降6.1%;出口交貨值下降17.5%,其中對美涉案產品出口量大幅下降40.6%。
根據中橡協輪胎分會統計的情況,1-5月份,該分會44家會員企業完成出口交貨值225.69億元,同比下降15.16%;出口輪胎交貨量6141.71萬條,同比下降9.71%;其中,出口子午胎5701.58萬條,同比下降9.37%。從1-5月份輪胎主要指標增幅對比圖可以看到,2014年1-5月出口交貨量增速為17.69%,今年同比增速下降超過27個百分點。
另外,在輪胎工廠聚集地山東省東營市,今年1-6月份,其橡膠輪胎出口額為13.39億美元,同比下降24.6%。下圖為東營市2013年以來輪胎出口額累計增速走勢圖,從圖中數據可以看出,該市今年上半年輪胎出口遭遇嚴重挫折。
經營困難虧損面擴大
開工不足、出口困難、價格下降,當所有的壓力都加在輪胎企業身上時,一些企業就扛不住了。今年以來,輪胎企業停產、虧損、裁員、破產的新聞不斷見諸報道,從山東德瑞寶破產到首創輪胎裁員,從永盛橡膠停工到福泰爾輪胎抵押設備,中國輪胎企業經營困境在不斷加劇。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1-5月,輪胎行業主營業務收入2193.6億元,同比下降0.8%,利潤總額122.6億元,同比下降14.4%;利稅總額178.9億元,同比下降5.7%;實現利潤22.62億元,同比下降32.81%。
從中橡協給出的數據看,1-5月份,該協會統計的42家企業虧損額為4.36億元,增幅達171%,虧損面達23.81%,其中,內資企業虧損額為39051萬元,增幅更是高達199.52%。下圖為中橡協公布的輪胎會員企業利潤數據,從中可以看到,今年上半年,中國輪胎企業贏利水平大大降低。
這一點,從上市公司財報也能管窺一斑。2015年第一季度,中國內地6家輪胎行業上市公司營業收入同比全部下滑,有的企業凈利潤下滑甚至超過200%。業內人士分析認為,輪胎上市企業銷售收入集體滑坡是市場需求疲弱,以及產品價格下降所致,雖然二季度財報目前尚未公布,但在市場環境繼續惡化的情況下,預計也好不到哪里去。
冰冷的數據書寫著殘酷的現實。輪胎世界網分析認為,在當前形勢下,不管從外部壓力還是自身發展缺陷,中國輪胎行業都面臨重新洗牌。機遇與挑戰并存,能夠率先擺脫困境的企業,將在接下來的洗牌中贏得先機,走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