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shù)據(jù)顯示,中國逐漸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2000年至2013年,中國的輪胎產量增長了三倍,年產量達到約7.86億個(含非汽車輪胎),其中中國制造輪胎的42%用于出口。中國輪胎行業(yè)已經(jīng)先后遭到澳大利亞、巴西、秘魯、埃及、阿根廷、土耳其、南非、墨西哥、印度和美國等十多個國家發(fā)起的“雙反”調查,此次美國開征反補貼稅更是“雪上加霜”。
所謂的“雙反”就是:“你的產品很便宜,所以我懲罰你!”雖然你可能會列舉100條理由說明自己不是“犯賤”,我們價格合理,還有利潤,但是似乎其他國家根本不聽也不買賬。
中國素有“世界輪胎工廠”的稱號,全球主要的75家輪胎生產商中,有26家中國企業(yè)上榜。截至2013年底,全國共有數(shù)千家輪胎生產企業(yè),但多為小企業(yè),規(guī)模小,盈利能力低,抵御市場風險能力弱。在這樣的情況下,依舊有新產能不斷上馬,而這部分新產能,將是此次美國“雙反”的最大受影響者,一部分中小輪胎企業(yè)或將面臨生死考驗。
2013年,山東省乘用車和輕型卡車輪胎出口總額為79.8億美元,其中,對美出口17.1億美元,是該省涉案產品第一大出口市場,占涉案產品出口總額的21.4%。今年1~5月,山東省乘用車和輕卡輪胎出口總額為32億美元,其中對美出口7億美元,占總額的21.9%,所占份額進一步提高。
“此前特保案我們就遭受了嚴重損失,在出口美國份額下降的同時,利潤空間也不斷收窄。如果‘雙反’調查最終成立,指控傾銷幅度為60.15%,指控補貼幅度為25.73%,這將會給山東輪胎企業(yè)帶來更大的影響,出口美國輪胎產品造成的損失將比特保案還要大。”某山東輪胎企業(yè)表示。
中國輪胎產業(yè)會不會崩塌?肯定地說不會,因為中國人靠智慧組建的輪胎企業(yè),一定能找到“聰明的方法”來墊高自己,會很快找到問題的解決之道。不信走著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