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指出,到2017年,廢鋼鐵、廢有色金屬(稀貴金屬)、廢塑料、廢橡膠、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的資源化利用技術和成套裝備產業化水平明顯提升,形成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成套化技術及裝備20項,企業擁有及新申請相關專利50項以上。
作為重要資源循環利用工程的廢橡膠綜合利用行業,面對《方案》的實施,將面臨哪些機遇和挑戰?
實施方案目標堅持以企業為主
《方案》中專門對廢橡膠提出要求,關鍵技術與裝備研發:研發廢橡膠新型環保再生技術與裝備、廢輪胎常溫粉碎和深加工技術與裝備、活化膠粉改性道路瀝青技術與裝備。先進技術與裝備推廣:推廣廢舊輪胎回收精細膠粉全自動設備、硫化橡膠粉常壓連續脫硫成套裝備。
中國橡膠工業協會廢橡膠綜合利用分會秘書長曹慶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方案》中提到的這些實施目標都可以完成,目前我們正在向這個方向努力。”
曹慶鑫向記者介紹說,比如云南省富源縣闊源再生資源綜合利用有限公司引進的“常壓連續脫硫生產環保再生橡膠裝備及技術”,經過近一年的生產,設備運行正常,生產的環保型再生橡膠在輪胎、膠管膠帶等橡膠制品企業應用,質量穩定,反映良好。
同時,由上海肖友橡膠有限公司研發的“常壓聯動環保再生橡膠裝備及技術”,列入我國“石化和化工行業環境保護與清潔生產重點支撐技術(設備)”,在行業專家的支持下,承擔行業在上海建設國內首條萬噸輪胎破碎、常壓脫硫、聯動壓延、自動計量、自動下片的自動化、聯動化再生膠生產示范線。
曹慶鑫表示,這些公司的技術裝備,都為完成《方案》實施目標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方案》也明確指出,堅持企業為主,地方具體組織推動、國家引導及培育示范的實施格局。
“十三五”規劃各抒己見
從2013年該協會統計數字看,天然膠、合成膠、再生膠消耗量分別為420萬噸、410萬噸和380萬噸,預計到2020年天然膠消耗量達到650萬噸,合成膠達到550萬噸,再生膠將達到725萬噸。
曹慶鑫認為,根據發展趨勢,中國廢橡膠含廢舊輪胎的大量產生勢不可擋,為中國發展橡膠再生利用提供足夠的廢舊橡膠資源,樂觀的看,中國不會產生橡膠再生資源短缺現象,反而擔憂無力徹底清理與處置的問題。
針對這些問題,“十三五”即將來臨,廢舊橡膠綜合利用行業“十三五”規劃的編制問題備受熱議。中國橡膠工業協會廢橡膠綜合利用分會副理事長倪雪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十三五’規劃要與‘十二五’規劃結合起來,要把‘十二五’規劃未完成的計劃列入‘十三五’規劃中。”
天津市橡膠工業研究所高級工程師劉增元表示,目前行業最主要的是“生存”問題,主要是粉塵、氣味帶來的污染。“十三五”規劃要有新的東西,首先要環保,禁止使用燃煤焦油而不是限制;其次,生產工業要自動化、聯動化;再次,相關產業政策要配套。
南通市發展改革委高級工程師陸永其指出,“十三五”規劃要涉及“十二五”存在的問題、目標以及措施等內容。“十三五”規劃除搞一些硬的項目外還要再搞一些軟的科學研究項目,建議對連續脫硫工藝進行一次全面調查,比如還存在哪些問題,如何去解決等。重點關注再生膠和膠粉的開發應用,如公路、建筑材料及農業、水利部門。研究廢橡膠熱能利用、熱解利用。此外,加強與高等院校、科研單位的合作。
“解決行業污染問題是‘十三五’的關鍵工作。為了適應新的環保法,建議國家環保部出臺文件,禁止煤焦油在再生膠中使用,同時加快環保型再生膠自律規范的出臺;為了減少再生膠脫硫產生的廢水、廢棄物及帶來的安全問題,加快對脫硫工藝的改變,加快對常壓連續脫硫設備在運行中出現與發現的問題進行總結攻關;為了落實安全生產,必須加快淘汰‘小三件’分解的步伐,為行業在2015年打造粉碎、脫硫、壓延生產工藝的聯動、自動化進程奠定基礎,確保行業‘十三五’期間能夠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目標。”曹慶鑫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