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發表通告,稱接到東洋橡膠工業株式會社及其美國子公司的投訴,要求對包括6家中國輪胎企業在內的22家輪胎廠商進行“337調查”,理由是這22家企業“涉嫌侵犯其胎面及胎壁設計專利”。據記者調查,目前中國的橡膠工業協會和相關涉案企業正在積極應對。有學者指出,美國的知識產權法規在很多方面已經走火入魔,在維權的旗號下,不少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不是放在效率和創新上,而是放在打官司上。
所謂337調查,是指根據美國《1930年關稅法》第337節條文規定,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應對美國國內企業的申請訴求,針對進口貿易中的不公平競爭行為展開的調查。記者從中國橡膠工業協會的官方網站上了解到,日本東洋輪胎美國公司共指控泰國、中國、美國的22家企業,其中6家中國企業分別是香港三A輪胎、雙星東風輪胎、華南橡膠輪胎、山東永泰化工集團、山東玲瓏輪胎以及濰坊順福昌橡塑有限公司。
在得知這一情況后,記者也電話采訪了涉及的相關企業,山東玲瓏輪胎公關部一位工作人員介紹說,具體情況還有待調查。
“你說的情況我們已經知道,但是詳細的情況我們也不了解。”
而在這起案件中,山東濰坊順福昌橡塑有限公司則有些冤枉,公司總經理郭清華在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表示:
“我的DOT認證(表明此輪胎符合美國交通部規定的安全標準的認證)是申請下來了是沒有錯的,但是我們的產品沒有出口到美國,是有別的公司盜用我的號出口到美國去,我準備起訴他們。指控人指控的確實是我們的DOT號,我們也要采取措施正在商量,但現在還不方便和你說。”
據了解,1個月后,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將就此案做出是否立案的公告。目前,中國橡膠工業協會已經將中國企業被指控的消息,發文通報給相關的幾家輪胎企業,并計劃在9月初與商務部、中國五礦化工進出口商會等部門一起,召集上述企業開會通報案件進展。中國橡膠工業協會輪胎分會工作人員向記者透露:
“五礦商會和中國橡膠工業協會可能要在北京開關于這幾家企業事情的會,商量這個事情,昨天有傳真來問是不是我們單位,這六家企業有的是我們會員,有的不是,9月3號開會后才有進一步消息。”
如果此次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正式立案,這將是美國今年啟動的第13起涉華的337調查,也是針對涉華輪胎產品第一起337調查。如果該調查立案并生效,美國海關將禁止進口相關產品。談到為何中國制造頻繁在美國遭遇貿易摩擦,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認為,美國的知識產權法規在很多方面已經走火入魔。
“我們是受國際貿易保護主義的最大受害者,美國它的知識產權法規在很多方面已經走火入魔了,這是我的評價,打著維權的旗號,使得太多的企業核心競爭力不是放在效率和創新上,而是放在打官司上。”
數據統計,2012年,在中國出口的4.1億條新輪胎中,對美國的出口量達到6876萬條,占比16.6%。可以預知的是,隨著企業走出去步伐的加大,遭受貿易保護主義也越來越多。梅新育認為,中國企業要敢于正面應戰,另外也要運用好中國市場的威懾力。
“對于這樣的案子,就是兵來將擋和水來土掩,按照人家的規矩來打官司,美國市場占全球市場比較大的份額,這是不能輕而易舉放棄的,在此基礎上我們國內市場在全球市場中占的份額也越來越多,這也給我們運用國內市場來威懾別國實施貿易保護主義,這是我們在實踐中繼續探索的一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