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膠掀開了上漲的新篇章,多重因素作用下,滬膠上漲仍有較大的想象空間。
節前最后一個交易日,滬膠一舉突破25000元/噸大關;節后第二個交易日滬膠更上一層樓,漲幅超過4%,逼近26000元/噸大關。目前滬膠市場的利空因素正在逐漸淡化。歐債危機趨向緩和,西班牙、意大利、葡萄牙等國的長期國債收益率不斷下降便是明證。特保案在9月份終結,亦刺激了我國輪胎對美國的出口力度。美國推出QE3更是一記重磅炸彈,吹響了滬膠上漲的號聲。而中國經濟持續疲軟,也亟待政府出臺更進一步的措施來刺激經濟增長。
新一輪“汽車下鄉”有望出臺
近期,汽車下鄉政策再次浮出水面的消息開始在市場上廣泛傳播。有消息稱,新一輪的“汽車下鄉”和之前相比有望“擴容”,將從原來對1.3升以下排量的微型客車等進行一次性財政補貼擴大到對1.3升以下小排量汽車和重型卡車進行補貼。
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是投資、消費、出口。作為穩增長的重要措施,促進汽車消費亦將成為拉動消費增長的重要一環。上一次汽車下鄉政策的實施直接推動了2009年和2010年我國的微客、輕卡和微卡市場得到迅速增長。2009—2010年,微客銷量年復合增長達到53.1%;輕卡為27.8%,而微卡也達到了44.6%。政策的效應在政策退出后從汽車銷量的下降當中也得到了體現。2011年,政策退出以后,微客、輕卡和微卡的銷量分別出現了9.4%、4.1%和10.7%的下滑。
從歷史經驗而言,我們認為推出新一輪的“汽車下鄉”政策是有道理和依據的。首先,我國的汽車保有率只有每千人70輛,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保有量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其次,我國的交通瓶頸主要集中在城市,農村本身車輛相對較少,對于公路不會形成過大的壓力。最后,根據統計局的數據,相對城鎮居民,農民的收入增長更加明顯,消費增長潛力更大。因此,“汽車下鄉”無疑是穩增長的較好選擇之一。
天然橡膠的70%左右用于輪胎,汽車消費的增長對于橡膠的需求刺激不言而喻。此外,新一輪的汽車下鄉政策主要針對的對象仍是以商用車為主,而商用車用膠的比例更高。因此,我們有足夠的理由相信,新一輪汽車下鄉政策一旦實施,對橡膠市場來說無疑是一大利好。
潛在利多因素仍有若干
已經出臺的利多因素還有若干:泰國的300億泰銖收儲政策,泰國、馬來西亞、印尼三大產膠國的限制出口政策,美國的QE3政策。以上因素都對市場產生了實質性的影響,而且仍有一些利多因素尚未完全浮出水面。中國仍有非常廣闊的政策空間,PMI位于榮枯分水嶺之下,通脹得到初步控制,政府極有可能在十八大結束之后推出進一步的穩增長政策。歐洲的OMT計劃尚未進入實質性階段,一旦西班牙或其他國家提出救援要求,則流動性勢必在OMT計劃下得到進一步的擴張。
總之,滬膠掀開了上漲的新篇章,多重因素作用下,滬膠上漲仍有較大的想象空間。
節前最后一個交易日,滬膠一舉突破25000元/噸大關;節后第二個交易日滬膠更上一層樓,漲幅超過4%,逼近26000元/噸大關。目前滬膠市場的利空因素正在逐漸淡化。歐債危機趨向緩和,西班牙、意大利、葡萄牙等國的長期國債收益率不斷下降便是明證。特保案在9月份終結,亦刺激了我國輪胎對美國的出口力度。美國推出QE3更是一記重磅炸彈,吹響了滬膠上漲的號聲。而中國經濟持續疲軟,也亟待政府出臺更進一步的措施來刺激經濟增長。
新一輪“汽車下鄉”有望出臺
近期,汽車下鄉政策再次浮出水面的消息開始在市場上廣泛傳播。有消息稱,新一輪的“汽車下鄉”和之前相比有望“擴容”,將從原來對1.3升以下排量的微型客車等進行一次性財政補貼擴大到對1.3升以下小排量汽車和重型卡車進行補貼。
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是投資、消費、出口。作為穩增長的重要措施,促進汽車消費亦將成為拉動消費增長的重要一環。上一次汽車下鄉政策的實施直接推動了2009年和2010年我國的微客、輕卡和微卡市場得到迅速增長。2009—2010年,微客銷量年復合增長達到53.1%;輕卡為27.8%,而微卡也達到了44.6%。政策的效應在政策退出后從汽車銷量的下降當中也得到了體現。2011年,政策退出以后,微客、輕卡和微卡的銷量分別出現了9.4%、4.1%和10.7%的下滑。
從歷史經驗而言,我們認為推出新一輪的“汽車下鄉”政策是有道理和依據的。首先,我國的汽車保有率只有每千人70輛,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保有量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其次,我國的交通瓶頸主要集中在城市,農村本身車輛相對較少,對于公路不會形成過大的壓力。最后,根據統計局的數據,相對城鎮居民,農民的收入增長更加明顯,消費增長潛力更大。因此,“汽車下鄉”無疑是穩增長的較好選擇之一。
天然橡膠的70%左右用于輪胎,汽車消費的增長對于橡膠的需求刺激不言而喻。此外,新一輪的汽車下鄉政策主要針對的對象仍是以商用車為主,而商用車用膠的比例更高。因此,我們有足夠的理由相信,新一輪汽車下鄉政策一旦實施,對橡膠市場來說無疑是一大利好。
潛在利多因素仍有若干
已經出臺的利多因素還有若干:泰國的300億泰銖收儲政策,泰國、馬來西亞、印尼三大產膠國的限制出口政策,美國的QE3政策。以上因素都對市場產生了實質性的影響,而且仍有一些利多因素尚未完全浮出水面。中國仍有非常廣闊的政策空間,PMI位于榮枯分水嶺之下,通脹得到初步控制,政府極有可能在十八大結束之后推出進一步的穩增長政策。歐洲的OMT計劃尚未進入實質性階段,一旦西班牙或其他國家提出救援要求,則流動性勢必在OMT計劃下得到進一步的擴張。
總之,滬膠掀開了上漲的新篇章,多重因素作用下,滬膠上漲仍有較大的想象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