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年期間,雖然中國膠帶行業面臨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經濟形勢,但是得益于汽車、煤炭、冶金、機械等下游行業的持續發展,以及高分子材料、現代物流運輸、帶傳動、機電一體化等技術的進步,中國繼續保持世界膠帶生產及消費大國的地位。國內膠帶產品品種齊全,2011年全國輸送帶年產量超過4億平方米,目前國產膠帶產品已經可以滿足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
橡膠行業2011年保持產銷兩旺的發展態勢,膠帶生產和出口形勢繼續保持增長態勢,但受原材料價格暴漲和勞務費用增加等的影響,企業的生產成本大幅提高,企業壓力空前加大,尤其是2011年橡膠等原材料價格出現巨幅波動,天然膠一季度創下每噸4.35萬元的歷史最高紀錄,合成橡膠二、三季度漲幅達1萬元/噸,之后均出現大幅下跌。
去年受橡膠波動影響,膠帶企業生產經營成本難以控制,庫存風險加大,利潤空間嚴重壓縮,行業面臨嚴峻挑戰。2012年之后,盡管勞務費用增加的趨勢沒有改變,但由于原材料價格出現一定程度下滑,企業利潤有所回升,尤其耗膠量比較大的輸送帶產品,利潤回升明顯。
2011年,中國橡膠工業協會、青島四方區人民政府、青島科技大學、軟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中國橡膠工業協會膠管膠帶分會與膠鞋分會、中國杜仲膠科學研究院入駐橡膠谷。該谷總規劃面積3000畝,是一個集行業協會、大學、科研機構、知名橡膠企業和相關中介服務為一體的高端產業集聚區,具有科研教育、產業孵化、信息平臺、會展商務、文化博覽、中介融通等六項功能。
橡膠谷是發展膠帶工業一個很好的載體,可以實現產學研的融合,同時,生態圈會把膠帶以及圍繞著膠帶的所有行業納入進來,化工橡膠企業、科研機構、中介機構、展覽、生活配套企業等共同組成了一個自我發展、相互交融的生態圈式的高端產業聚集區。
2011年國家發改委正式對外公布《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其反映出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方向的內容,而且更加注重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和自主創新,以及對產能過剩行業的限制和引導。出臺的新目錄,明確將“以棉簾線為骨架材料的普通輸送帶和以尼龍簾線為骨架材料的普通V帶”列為淘汰類。
此外,工業和信息化部于2012年1月頒布了《工業轉型升級投資指南》,《指南》提出“汽車發動機用高速耐高溫同步帶等高新技術傳動帶、煤礦井下分層織物芯輸送帶及井下低煙低毒阻燃輸送帶。提高管裝輸送帶和高傾角輸送帶等新興輸送帶技術水平。提高耐熱輸送帶耐熱等級,延長使用壽命。”《指南》旨在指導各地工業發展,引導社會投資方向,加強企業技術改造,壯大特色優勢產業,培育發展新興產業,促進產業轉移和落后產能淘汰,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快實現產業優化升級。
2012年3月,工業和信息化部下發《關于深化工業企業品牌培育試點工作的通知》,公布了141家工業企業品牌培育試點企業,其中橡膠行業企業有6家,通知對主要工作內容和時間節點進行了安排,并提出了具體工作要求。
工信部還要求試點企業認真履行關于試點工作的承諾和計劃安排,落實責任、明確任務、控制節點,深入推進試點工作,積極接受推薦單位的指導,與試點工作管理辦公室保持聯系,及時溝通工作信息,有利于培育和打造有市場信譽和影響力的橡膠名牌產品,有利于實現建設世界橡膠工業強國的戰略設想,對橡膠行業的發展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目前國內和國外市場的狀況,對中國膠帶行業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機遇。憑借國內市場不斷增長的需求,各個膠帶企業可以在鞏固現有基礎的同時,加強企業管理,提高工藝裝備水平,調整產品結構,進行自主創新,開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技術和新產品,做好產品的升級換代,創造出自己的品牌。但是,中國膠帶行業仍然面臨一些不利因素。
一是橡膠原材料價格高位震蕩,對中國膠帶產品的反傾銷事件不時發生,膠帶產品出口貿易摩擦一再顯現。2012年1月30日,阿根廷對原產于中國的寬度大于或等于300毫米、用紡織材料加固的硫化橡膠傳送帶進行反傾銷調查。所有這些情況應該引起整個膠帶行業和各個企業的注意,并定制相應的預案,以便及時采取措施,防止或減小對企業的影響。
二是粗放式重視量的經濟增長模式,還沒有轉變為集約化重視質的科學反戰經濟增長模式,資源沒有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循環經濟觀念沒有在膠帶行業中真正樹立。中國膠帶的研究與開發能力仍然不足。中國傳動帶生產設備急需更新換代,國內傳動帶行業的整體水平還處在落后狀態,小型傳動帶生產企業普遍采用機床改造的土設備,國內傳動帶制造廠家均為小型企業,經過市場低價競爭后,企業利潤很低,無力投入新一代傳動帶裝備的持續開發。
三是輕量化、安全、環保、節能是全球膠帶業的發展方向,但其在中國膠帶行業迄今沒有引起全面重視,膠帶行業存在已久的膠帶產品品種結構不合理、產能過剩、行業盲目發展和惡性無需競爭的問題依然存在。調整產業結構和淘汰落后產能的道路十分艱巨。
今后膠帶行業應從產業的實際出發,力求達到產業規模逐步增強、產業布局更趨合理、產品結構顯著改善、技術水平明顯提升和節能減排取得成效的目標。通過產業結構調整,加快由膠帶生產大國向生產強國的轉變,以強勢企業為龍頭的產業集團加快發展,加強對弱勢企業的兼并重組,提高產業的集中度,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從主要注重數量的增加向注重質量的提高轉變。
橡膠行業2011年保持產銷兩旺的發展態勢,膠帶生產和出口形勢繼續保持增長態勢,但受原材料價格暴漲和勞務費用增加等的影響,企業的生產成本大幅提高,企業壓力空前加大,尤其是2011年橡膠等原材料價格出現巨幅波動,天然膠一季度創下每噸4.35萬元的歷史最高紀錄,合成橡膠二、三季度漲幅達1萬元/噸,之后均出現大幅下跌。
去年受橡膠波動影響,膠帶企業生產經營成本難以控制,庫存風險加大,利潤空間嚴重壓縮,行業面臨嚴峻挑戰。2012年之后,盡管勞務費用增加的趨勢沒有改變,但由于原材料價格出現一定程度下滑,企業利潤有所回升,尤其耗膠量比較大的輸送帶產品,利潤回升明顯。
2011年,中國橡膠工業協會、青島四方區人民政府、青島科技大學、軟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中國橡膠工業協會膠管膠帶分會與膠鞋分會、中國杜仲膠科學研究院入駐橡膠谷。該谷總規劃面積3000畝,是一個集行業協會、大學、科研機構、知名橡膠企業和相關中介服務為一體的高端產業集聚區,具有科研教育、產業孵化、信息平臺、會展商務、文化博覽、中介融通等六項功能。
橡膠谷是發展膠帶工業一個很好的載體,可以實現產學研的融合,同時,生態圈會把膠帶以及圍繞著膠帶的所有行業納入進來,化工橡膠企業、科研機構、中介機構、展覽、生活配套企業等共同組成了一個自我發展、相互交融的生態圈式的高端產業聚集區。
2011年國家發改委正式對外公布《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其反映出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方向的內容,而且更加注重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和自主創新,以及對產能過剩行業的限制和引導。出臺的新目錄,明確將“以棉簾線為骨架材料的普通輸送帶和以尼龍簾線為骨架材料的普通V帶”列為淘汰類。
此外,工業和信息化部于2012年1月頒布了《工業轉型升級投資指南》,《指南》提出“汽車發動機用高速耐高溫同步帶等高新技術傳動帶、煤礦井下分層織物芯輸送帶及井下低煙低毒阻燃輸送帶。提高管裝輸送帶和高傾角輸送帶等新興輸送帶技術水平。提高耐熱輸送帶耐熱等級,延長使用壽命。”《指南》旨在指導各地工業發展,引導社會投資方向,加強企業技術改造,壯大特色優勢產業,培育發展新興產業,促進產業轉移和落后產能淘汰,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快實現產業優化升級。
2012年3月,工業和信息化部下發《關于深化工業企業品牌培育試點工作的通知》,公布了141家工業企業品牌培育試點企業,其中橡膠行業企業有6家,通知對主要工作內容和時間節點進行了安排,并提出了具體工作要求。
工信部還要求試點企業認真履行關于試點工作的承諾和計劃安排,落實責任、明確任務、控制節點,深入推進試點工作,積極接受推薦單位的指導,與試點工作管理辦公室保持聯系,及時溝通工作信息,有利于培育和打造有市場信譽和影響力的橡膠名牌產品,有利于實現建設世界橡膠工業強國的戰略設想,對橡膠行業的發展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目前國內和國外市場的狀況,對中國膠帶行業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機遇。憑借國內市場不斷增長的需求,各個膠帶企業可以在鞏固現有基礎的同時,加強企業管理,提高工藝裝備水平,調整產品結構,進行自主創新,開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技術和新產品,做好產品的升級換代,創造出自己的品牌。但是,中國膠帶行業仍然面臨一些不利因素。
一是橡膠原材料價格高位震蕩,對中國膠帶產品的反傾銷事件不時發生,膠帶產品出口貿易摩擦一再顯現。2012年1月30日,阿根廷對原產于中國的寬度大于或等于300毫米、用紡織材料加固的硫化橡膠傳送帶進行反傾銷調查。所有這些情況應該引起整個膠帶行業和各個企業的注意,并定制相應的預案,以便及時采取措施,防止或減小對企業的影響。
二是粗放式重視量的經濟增長模式,還沒有轉變為集約化重視質的科學反戰經濟增長模式,資源沒有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循環經濟觀念沒有在膠帶行業中真正樹立。中國膠帶的研究與開發能力仍然不足。中國傳動帶生產設備急需更新換代,國內傳動帶行業的整體水平還處在落后狀態,小型傳動帶生產企業普遍采用機床改造的土設備,國內傳動帶制造廠家均為小型企業,經過市場低價競爭后,企業利潤很低,無力投入新一代傳動帶裝備的持續開發。
三是輕量化、安全、環保、節能是全球膠帶業的發展方向,但其在中國膠帶行業迄今沒有引起全面重視,膠帶行業存在已久的膠帶產品品種結構不合理、產能過剩、行業盲目發展和惡性無需競爭的問題依然存在。調整產業結構和淘汰落后產能的道路十分艱巨。
今后膠帶行業應從產業的實際出發,力求達到產業規模逐步增強、產業布局更趨合理、產品結構顯著改善、技術水平明顯提升和節能減排取得成效的目標。通過產業結構調整,加快由膠帶生產大國向生產強國的轉變,以強勢企業為龍頭的產業集團加快發展,加強對弱勢企業的兼并重組,提高產業的集中度,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從主要注重數量的增加向注重質量的提高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