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商務部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2011年美國轎車、輕型卡車和中型卡車/巴士輪胎進 口價值攀升至105億美元以上。加拿大和中國仍然是最大的貿易伙伴,去年輪胎貨值分別為19.3美元億美元和18.2億美元,約占進口總貨值的四分之一。 盡管去年轎車和輕型卡車輪胎進口停滯不前,但中型卡車/巴士輪胎進口卻比2010年激增16.5%,首次越過1000萬套的大關。
進口趨勢與去年美國售后市場的增長大致相當。根據美國橡膠制造商協會(RMA)的數據,美國乘用替換胎市場2011年下降2.2%至1.95億套,輕型卡車輪胎售后市場則與上年持平,為2850萬套。
另一方面,中型/重型卡車輪胎售后市場的需求增長了4.4%至1650萬套。根據利用RMA和商務部公布的數據所作的市場分析,進口如今占美國替換卡車輪胎市場約62%,而其中僅中國就占了29.5%。
2011年美國乘用車、輕型和中型卡車輪胎貿易逆差上升5.8%達到61.8億美元。
美國商務部的數據顯示,各個類別進口貨值的上升,導致乘用輪胎和輕型卡車輪胎的平均進口價升高18%,分別為56.43美元和82.76美元;卡車輪胎平均進口價升高21.8%,為197.44美元。
去年轎車輪胎進口僅微升不到0.1%至1.205億套,而中國仍然名列榜首——盡管其僅占去年輸美輪胎的不到16.6%。自從 2009年被征收高額關稅在以來,來自中國的進口下降了40%以上。雖然有所下降,中國依舊占美國進口轎車輪胎的近五分之一。中國消費者輪胎目前的關稅為 29%,預計9月份將恢復為4%。奧巴馬政府迄今尚未公開表示出延長的意向。
固鉑輪胎橡膠公司董事長RoyArmes近日表示,按原定計劃高額關稅即將期滿,預計屆時會帶來一定的價格下調壓力,但可能不會如業(yè)界1年前所認為的那么大。
去年轎車輪胎進口增長最多的來源國為:德國,同比增長37.1%;墨西哥,同比增長27.4%;泰國,同比增長19.3%;印度尼西亞,同比增長12%。
隨著倍耐力輪胎工廠今年的投產和擴產,未來幾年內,墨西哥出口到美國的輪胎可能會保持上升趨勢。日本出口美國的轎車輪胎去年減少了17.2%,部分緣于日本主島太平洋沿岸去年3月11日地震和海嘯造成的停產。
2011年輕型卡車輪胎進口微升0.2%至2060萬美元,其中加拿大是第一大來源國,占該部門進口量的42%以上。進口繼續(xù)占該部門出貨量的70%以上,其中從加拿大和墨西哥進口的輪胎占三分之一。
盡管中國去年出口到美國的輪胎比2010年減少23.4%,但中國仍然是輸美輪胎的第二大出口國,領先于韓國和日本。墨西哥出口美國的輕型卡車輪胎出貨量增長近兩倍,泰國和印度尼西亞也表現不俗,分別增長73%和43.9%。
中國幾乎占據了美國中型卡車/客車輪胎進口的半壁江山,雖然中國卡車/巴士輪胎的平均進口價比該部門均價每套低30美元。來自泰國的卡車輪胎進口增長44.7%,達到156萬套,在同一類別中首次領先于加拿大和日本。中國、泰國、加拿大和日本總共占美國卡車/巴士輪胎進口近90%。
去年,美國輪胎行業(yè)實際上所有這三大類的出口均有增長,雖然大部分是出口到加拿大和墨西哥。在輕型和中型卡車輪胎部門,美國甚至保持了對墨西哥的貿易順差。
2011年,雖然受輪胎特保案的影響,中國的輪胎出口受到一定的制約。但由于美國市場的強大需求以及中國輪胎的價格優(yōu)勢等因素,中 國的輪胎出口量仍然保持著穩(wěn)中有升的態(tài)勢。面對國際上輪胎行業(yè)的強烈競爭,中國輪胎企業(yè)在保證質量優(yōu)勢和價格優(yōu)勢的同時,還要加強品牌營銷,形成品牌效 應。只有這樣才能抓住市場機遇,推動整個中國的輪胎產業(yè)的發(fā)展。
進口趨勢與去年美國售后市場的增長大致相當。根據美國橡膠制造商協會(RMA)的數據,美國乘用替換胎市場2011年下降2.2%至1.95億套,輕型卡車輪胎售后市場則與上年持平,為2850萬套。
另一方面,中型/重型卡車輪胎售后市場的需求增長了4.4%至1650萬套。根據利用RMA和商務部公布的數據所作的市場分析,進口如今占美國替換卡車輪胎市場約62%,而其中僅中國就占了29.5%。
2011年美國乘用車、輕型和中型卡車輪胎貿易逆差上升5.8%達到61.8億美元。
美國商務部的數據顯示,各個類別進口貨值的上升,導致乘用輪胎和輕型卡車輪胎的平均進口價升高18%,分別為56.43美元和82.76美元;卡車輪胎平均進口價升高21.8%,為197.44美元。
去年轎車輪胎進口僅微升不到0.1%至1.205億套,而中國仍然名列榜首——盡管其僅占去年輸美輪胎的不到16.6%。自從 2009年被征收高額關稅在以來,來自中國的進口下降了40%以上。雖然有所下降,中國依舊占美國進口轎車輪胎的近五分之一。中國消費者輪胎目前的關稅為 29%,預計9月份將恢復為4%。奧巴馬政府迄今尚未公開表示出延長的意向。
固鉑輪胎橡膠公司董事長RoyArmes近日表示,按原定計劃高額關稅即將期滿,預計屆時會帶來一定的價格下調壓力,但可能不會如業(yè)界1年前所認為的那么大。
去年轎車輪胎進口增長最多的來源國為:德國,同比增長37.1%;墨西哥,同比增長27.4%;泰國,同比增長19.3%;印度尼西亞,同比增長12%。
隨著倍耐力輪胎工廠今年的投產和擴產,未來幾年內,墨西哥出口到美國的輪胎可能會保持上升趨勢。日本出口美國的轎車輪胎去年減少了17.2%,部分緣于日本主島太平洋沿岸去年3月11日地震和海嘯造成的停產。
2011年輕型卡車輪胎進口微升0.2%至2060萬美元,其中加拿大是第一大來源國,占該部門進口量的42%以上。進口繼續(xù)占該部門出貨量的70%以上,其中從加拿大和墨西哥進口的輪胎占三分之一。
盡管中國去年出口到美國的輪胎比2010年減少23.4%,但中國仍然是輸美輪胎的第二大出口國,領先于韓國和日本。墨西哥出口美國的輕型卡車輪胎出貨量增長近兩倍,泰國和印度尼西亞也表現不俗,分別增長73%和43.9%。
中國幾乎占據了美國中型卡車/客車輪胎進口的半壁江山,雖然中國卡車/巴士輪胎的平均進口價比該部門均價每套低30美元。來自泰國的卡車輪胎進口增長44.7%,達到156萬套,在同一類別中首次領先于加拿大和日本。中國、泰國、加拿大和日本總共占美國卡車/巴士輪胎進口近90%。
去年,美國輪胎行業(yè)實際上所有這三大類的出口均有增長,雖然大部分是出口到加拿大和墨西哥。在輕型和中型卡車輪胎部門,美國甚至保持了對墨西哥的貿易順差。
2011年,雖然受輪胎特保案的影響,中國的輪胎出口受到一定的制約。但由于美國市場的強大需求以及中國輪胎的價格優(yōu)勢等因素,中 國的輪胎出口量仍然保持著穩(wěn)中有升的態(tài)勢。面對國際上輪胎行業(yè)的強烈競爭,中國輪胎企業(yè)在保證質量優(yōu)勢和價格優(yōu)勢的同時,還要加強品牌營銷,形成品牌效 應。只有這樣才能抓住市場機遇,推動整個中國的輪胎產業(yè)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