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近日,我們走進雙星,感受到的是中國500強企業的大氣,體味到的是90年老企的睿智,領略到的是新時期國際性企業集團的奮斗創新。在專訪中,我們看到了這個知名老企的領軍者姿態,他們 “瘋狂”創新促品牌,“消化”不利因素4.2億元的新成就。

4.2億??粗@個數字,雙星集團總裁汪海松了一口氣。
2011年以來,通過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小改小革推動的產品升級和節能減排,雙星累計消化成本上升、人民幣升值等不利因素4.2億元。對于競爭壓力持續加大、利潤空間不斷萎縮的制造企業而言,一年省出四個億,意味著這家企業在“剩者為王”的博弈中,有了更大的籌碼。
雙星“瘋狂”創新、挖潛促品牌發展的背后,有著怎樣不為人知的故事?


外部壓力達到極致
作為以制鞋、服裝、輪胎等產業為主的制造加工企業,雙星集團所承受的外部壓力在今年達到極致。
早在十多年前,制鞋、服裝就已成為競爭白熱化的行業,輪胎行業也好不了多少,不但同樣承受成本重負,而且因為國內汽車業增速放緩,在市場拓展上日益艱辛,更為要命的是,不減反增、且“圍墻”越來越高的貿易壁壘,對輪胎出口形成嚴重沖擊。
在當下的國內輪胎市場,70%的份額被外資輪胎品牌所包攬,國內輪胎企業迫不得已,依靠價格優勢在國外市場尋找機會,使中國輪胎生產企業近年的外貿依存度非常高,60%左右的輪胎均出口到國外。然而,“走出去”卻是一柄雙刃劍——中國作為遭遇反傾銷最多的國家之一,去年以來在輪胎出口上陸續受到1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反傾銷、反補貼調查。
進入2011年,制造加工企業的發展環境空前嚴峻,經營成本、出口限制、匯率調整等不利因素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多。在這樣的背景下,雙星只有加快轉型升級,在產品創新、節能減排上做足‘內功’,才能在異常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成為幸存者。”汪海這樣告訴記者。
技術創新再“加碼”
許多年前,雙星就在企業內部倡導“全員創新”戰略,而今年為了戰勝不利因素,該集團再次 “加碼”,圍繞產品升級實施全方位創新、全過程創新,創出了一大批雙星獨有的核心技術、先進工藝和高端產品。
在雙星青島輪胎公司,記者見到了“升級版”的密煉機。這種由公司技術人員改造升級的密煉機,不僅消除了以前存在的浮砣現象,提高了膠料的混煉質量,而且生產效率大幅提高13.3%,年可節約用電390萬度。
雙星東風輪胎公司對壓延機整機進行創新,實現了型輥的交替更換,年可創效250萬元;雙星中原鞋廠自己研制幫片自動印花機、中底剖片自動打印機,實現了幫片和中底剖片的自動印花、自動擺放、自動計數,生產效率提高50%。
大量的工藝、裝備升級,極大促進了雙星的研發能力。2011年,雙星研制開發了大批國內頂尖、世界一流的產品,搶占了高端市場。其中,雙星旗下的輪胎公司研發出彩色輪胎,打破了延續100多年的黑色輪胎歷史;機械總公司開發出填補國內空白的電極清理機、半鋼一次法成型機等新產品23種,完成核心技術90余項;橡機公司開發的多功能膠帶硫化集成線,一舉獲得4項國家專利。
據統計,雙星今年以來憑借新工藝、新技術、新流程、新設備,生產出一大批高科技、高性能、高附加值的新產品,為此全年創造效益超過2億元,并通過應用新材料,降低成本5000余萬元。


一分一厘“摳”效益
說到管理,雙星在同行業有著數十年積淀的獨特優勢。雙星集團副總裁生錫順向記者介紹,雙星今年大力推廣 “內部股份制買斷承包”這種更精細、更先進的管理新機制,將企業利益與員工個人利益緊密地捆綁為一體,不斷激發員工主動強化節能減排、挖潛降耗的意識,千方百計搞創新、“摳”效益。
2011年初,雙星魯中公司導熱油鍋爐的煤耗指標被司爐工買斷后,司爐工經過反復對比、核算,建議對供熱車間的生產順序進行創新調整,由此一天能“摳”出十幾公斤煤;雙星熱電廠對二次水進行重新處理利用,每天可減少自來水消耗900噸;輪胎公司利用乏汽制冷、供暖、加熱膠料,年可創效500萬元……
“2011年,整個集團在管理創新上的小改小革達到近 4000項。這些看上去不起眼的小項目積少成多,在節能降耗、減排增效上迸發出的能量是驚人的。據初步統計,通過小改小革,我們全年可消化不利因素1.7億元。”雙星集團一位負責人說。
(王開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