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商品期貨市場走出了一波波瀾壯闊的行情。截至2010年12月31日收盤,國內市場跟蹤19種上市商品價格綜合表現的文華商品指數收盤于208.86點,較上年同期上漲了20.32%。從具體品種來看,銅、棉花、橡膠成為2010年全年的“主角”。其中,鄭棉指數全年上漲68.9%,滬膠指數上漲53.22%,滬銅指數上漲20.16%。
2010年,鄭棉指數開于16680點,收于28062點,大幅上揚68.90%。冠通期貨分析師鄭欣然介紹,2010年前11個月,棉花市場基本保持單邊上漲格局,從9月開始,棉價漲幅明顯加快,迭創新高。據分析,2010年的棉花期貨主要受現貨棉價與紗價的不斷輪流上漲所帶動,紡織行業的整體復蘇,促生了2010年棉花的大漲。全年棉花產量欠佳,尤其是高等級棉供應不足尤為明顯。后期拋儲資源受到市場青睞,成交價也屢創新高。
對于后市,鄭欣然分析,2011年棉價或維持高位寬幅震蕩行情,全年漲幅不會超過2010年。2011年的國際棉花供需緊張狀況較2010年有所緩解,主要是由于過高的價格抑制了消費需求,但總體供需尚存40萬噸左右的缺口。
2010年,滬銅指數開盤60155,收于72085,上漲20.16%。回顧2010年銅價的走勢,在多空因素的雙重夾擊之下,銅價整體走勢呈現出先抑后揚,逐步震蕩上行的格局,“外強內弱”是其主要特征。銅價先是在國內逐步縮緊流動性以及歐債危機的影響大幅回落,后在美國二次推行量化寬松貨幣政策以及銅自身良好的基本面的推動下,滬銅屢創年內新高,并成功站上70000之上,LME銅價更是不斷刷新歷史性高點。由于國內宏觀調控力度的趨緊以及現貨并未出現緊張的局面,銅價呈現出較為明顯的內強外弱的格局。
鄭欣然認為,2011年的銅價走勢相對于2010年更為樂觀。倫銅10000點已經不是懸念,12000點也是可以預計的價格。相對國內價格來看的話,滬銅破前高80000已是必然。2011年中國收緊流動性成為必然的過程,但整體信貸額度并未明顯收縮。且美國市場上依然沒有看到任何流動性收緊的跡象。因此,金屬市場依然處在長期上漲的通道中。2011年LME期銅的整體運行重心將在2010年的基礎上再上一個臺階,且將在二季度這個傳統的金屬消費旺季達到全年的高點。
2010年,滬膠指數開盤報24356,收于37098,漲幅53.22%。滬膠在產量減少、美國量化寬松等諸多因素的刺激下大幅上漲。鄭欣然分析,滬膠基本面受供應緊俏支撐,同時現貨價格居高不下亦提振市場,技術方面滬膠突破調整格局,期待節后驗證上漲趨勢。
針對2011年大宗商品市場走勢,來自各家跨國投行的最新調查顯示,投資者依舊看好大宗商品,預期大宗商品的回報率繼續走高。其中,高盛集團分析師指出,漲幅最大的大宗商品,會是那些中國自足率最低以及閑置產能最小的商品,首選是原油、銅、棉花、黃豆與白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