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3月25日起,國內上調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為年內第三次上調,也是去年以來的第九次上調;
2、G7采取聯合行動,遏制匯市過度振蕩,促使美元兌日圓大漲,緩解投資者對日本經濟擔憂;
3、利比亞已經下令立即停火,因聯合國通過授權對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軍隊采取軍事行動的決議;
4、日本核電站危機仍令市場投資者擔憂。
評述:
環境依然復雜多變,這將增加市場波動。08年危機后,市場流動性激增,貨幣泛濫增添了政策調控的難度,亦放大了市場投機性。筆者認為:黃金、原油,美元將成為后危機時代的三步曲:黃金先動,原油隨后,然后才是美元。
美元:假如日本沒發生地震,或許美元階段性將會上漲,因債務問題令歐元難敵美元。但是,日元上漲削弱了美元上升。或許,美元真正的上漲要到美國經濟進一步好轉之后,又或許是在避險情緒上升中得以體現。
中國:流動性收緊政策不變,因人民幣升值仍將吸引熱錢流入。同時,房地產政策調控亦將驅除其投機資金,這需要借助政策調控來稀釋。
日本:地震加重日本經濟的負擔,提升債務水平對日本經濟的困擾。同時令日本對市場注資,階段性資金回流加快。市場對核爆炸擔憂并沒停止,這令投資者心態不穩,市場波動風險加劇。
中東局勢:雖然美撤軍海灣,但不意味真的放棄。戰爭損耗金錢,這對危機后的美國經濟復蘇不利,間接有時比直接更好。原油的上漲并沒有結束,輸入型通脹仍會延續。與此同時,美國放開了對近海油田的開采。
綜述:美、歐、中、日、中東各國環境各不相同,給今年行情帶來波動。建議:國內企業借助期貨市場套期保值功能規避價格波動的風險。
橡膠評述:
上周,天然橡膠價格經歷“先抑后揚”。“先抑”源于核爆炸造成的市場恐慌,這令TOCOM膠和外圍現貨市場跌幅超出國內,而往年外圍市場真正的下跌出現在五月。
“后揚”則來自兩個方面:一來技術上的反彈需要;二來泰國聯合印尼、馬來西亞阻止橡膠價格大幅下跌,以保護本國膠農和貿易商利益。同時,地震影響到的日本汽車廠商開始復工,亦對市場提供支撐。
于是乎,期市上行、現貨上漲、商家惜售。在中國產區停割膠背景下,膠價大幅下跌遭遇東南亞產膠國的抵抗。同時,內外價差的縮小,亦導致買家擇機采購。
我們認為:當前市場連續下跌條件尚不成熟(國內開割前)。但是,隨著國內開割,供應增加,國內商家的選擇面會有所增加,話語權亦將得到提升。因此,在供應增加的季節里,膠價仍有下行風險,而現階段的反彈則為后期提供了“拋空”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