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國家發改委公布了最新查處的多地加油站價格違法行為,此輪查處公布的10家加油站全部為民營加油站。隨上述加油站違法情況一起發布的,還有國家發改委內部以評論形式發出的“五論貫徹落實‘國務院穩定物價16條’精神”。這是國家發改委自11月20日以來,5天之內連續發出的第9個管控物價的相關通知。
從22日至26日的5天之內,人民日報也連續發表5篇評論員文章,縱論穩定物價之要。
在這些如雨點般密集的政策和輿論關注下,全國蔬菜等食品平均價格近期持續下降。
物價存在長期上漲的壓力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部研究員李建偉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指出,物價回落只是臨時干預政策作用的結果,我國物價將存在長期上漲的壓力,但短期內呈見頂回落態勢。
李建偉從推動物價上漲因素的變化趨勢來判斷我國物價存在長期上漲壓力的理由。他說:“近年來我國物價上漲均為由食品價格大幅度上漲引致的結構性上漲,但2006年以來服務類消費支出價格和居住價格上漲幅度較大,工業消費品價格波動重心提升,對物價上漲也產生了重要推動作用。今年1月份以來,推動物價上漲的因素主要是生產成本提高、資源類產品價格改革、投機性炒作和氣候變化四個方面。”
李建偉分析,從長期看,勞動成本和原材料成本的上漲將推動我國物價持續上漲。從原材料價格走勢看,一旦國際經濟恢復較快增長,需求增加加上投機炒作,國際市場初級產品價格還會出現持續大幅度上漲局面,我國依然面臨長期的輸入型通脹壓力。從短期看,服務價格趨于上漲,但食品價格即將見頂回落,居住價格趨降,成本推動型的工業消費品價格波動重心趨于穩定。
控制過快的漲幅是關鍵
專家指出,偶發性的單一商品漲價并不可怕,單一商品的市場消費權重比率低,對于整個社會的CPI影響??;可怕的是其誘發的“鏈式反應”——單一商品漲價帶動所有商品輪流漲價。
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原所長、研究員張卓元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預測:今年通脹不會太高,積累到明年可能會加劇通脹,特別是春節前后蔬菜價格還會上漲,明年上半年CPI上漲指數可能達到5%左右,這極有可能波及勞動力成本提高,波及所有行業,明年水、電、氣、油等價格可能會有不同程度的上漲,消費者要做好這方面的心理預期。
張卓元認為,農產品適當提高價格是合理的,可讓農民提高一些收入,但漲幅不能過快,不能超出消費者的承受能力?,F在控制過快的漲幅是關鍵,但不能打壓,特別是農產品,否則又會影響農民收入。
北京大學國民經濟核算與經濟增長研究中心副主任蔡志洲也對記者說,目前我國城市恩格爾系數為37%多,農村40%,食品價格上漲對居民消費生活產生極大影響,這次食品價格特別是蔬菜價格在短期內突然上漲,讓百姓有些接受不了。
北京藍圖服裝服飾有限公司董事長倪日元告訴記者:“近幾個月,棉花價格突然成倍增長,年初每噸棉花只有2.5萬元,前一段卻漲到5萬元,現在價格雖有所回落,每噸大約4.6萬—4.7萬元,但比起年初來還是高。”
“由于原材料漲價,今年我們公司秋冬季內衣價格也提高了10%,生產內衣利潤很薄,如果不提價企業會虧損。另外,今年我們還借機將庫存產品消化掉,不敢預留庫存。過去除了生產訂單外,企業還會自行追加生產部分服裝,以備銷售旺季市場需求,一旦市場行情好,臨時生產來不及。”倪日元說。
至于明年市場行情如何,倪日元說,現在還很難預測,但有一點可以預見,棉花不宜儲藏太久,囤積棉花的商販早晚要脫手,如果春天不放棉花出來,過了夏天就不好織布了。
食品價格上漲對酒店業的影響也不言而喻。石家莊溫州海鮮大酒店老板嚴金通對記者說,因農產品漲價,酒店的效益遠遠不如過去,利潤普遍下降了20%—30%。
找準病因 對癥下藥
找準病因,對癥下藥,多措并舉,短期和長期調控政策兼顧,是專家們關于通脹管理的基本觀點。
據張卓元分析,通脹最主要原因是貨幣多了,去年計劃新增貸款5萬億元,結果達到9.7萬億,超出近一倍。今年在去年基礎上計劃發放7.5萬億貸款,前10個月貨款發放量已達到7萬億。當然,引發通脹還有自然災害、國際市場價格波動、需求結構變化等因素。
因此,張卓元建議,首先要減少貨幣投放量。去年M2計劃增長17%,結果卻增長了27%多,這是追求高增長所帶來的不良結果。一般來說,貨幣投放量在經濟增長與物價上漲之和基礎上超出2至3個百分點,經濟運行才會健康平穩。其次,要采取有效措施抑制物價過快增長。物價保持2%—3%左右增長是合理的,但不能打壓。
如何把握這個度呢?
張卓元認為,應針對不同上漲商品的類別采取不同措施,對于農產品,國家通過拋售儲備糧、儲備豬肉與棉花等措施,促使市場供需趨于平衡;對于食品油,可采取進口補貼;低收入群體恩格爾系數相對較高,食品價格上漲,對低收入群體影響較大,對此國家要同時啟動財政補貼政策,給低收入群體發放生活補助金,或提高社保標準。
張卓元指出,國務院最近連續出臺相關措施抑制物價上漲,不僅及時,在短期內還是有效的,但從長遠看還需要配套調控政策出臺。此外,央行上調存款準備金率,提高存款利率,事實上表明貨幣政策已逐漸從適度寬松向穩健過渡。為緩解通脹,存款準備金還可繼續上調。只有經濟運行健康,通脹才能得到有效控制。
針對人們紛紛議論明年房地產價格可能會下降20%這個問題,張卓元給出的判斷是:不會大幅度下降,現在資金還很充足,除非有特別嚴厲的緊縮政策出臺。
蔡志洲認為,前段物價突然上漲,有供給因素,也有需求因素,但主要是供給因素所致。從供給看,主要是過去對農村關心不夠,沒有很好地引導農民將供給與需求市場有機結合。譬如豬肉價格高時,大家一窩蜂去養豬,價格便宜時大家都不養,導致短期內市場供需失衡。從需求因素來看,貨幣供應量是多了一點,但不足以引起物價上漲。國務院抑制物價措施出臺,特別是惠農措施還是對癥下藥的。物價要穩定,但完全回落也很難。
此外,蔡志洲建議,通脹管理政策要把握三個基本點:一是保持物價基本平穩,小幅上揚;二要提高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存款利率起碼高于通脹率;三要繼續保持經濟增長。調控政策要在這三個原則之間進行均衡,不能失去基本平衡點。
中國建設銀行研究部高級研究員蔡慶明向記者表示,現在物價上漲,是實實在在的通脹預期,通脹預期管理辦法有多種,可以加息,調整存款利率,也可收縮銀根,減少貨幣投放量。加息或收縮銀根,對投資的影響是毫無疑問的,但目前首要問題是解決通脹帶來的壓力。不能過分強調投資,要先解決主要矛盾,兼顧各方利益。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