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財政部昨日公布的最新國際資本流動報告(TIC)顯示,今年9月中國內地增持美國國債151億美元,持有總量為8835億美元,繼續居各國之首。
9月份美國國債前五大持有者繼續全面增持。數字顯示,當月日本增持284億美元,持有總量達8650億美元,刷新年內新高,為美國國債的第二大持有人。英國則增持96億美元,以4591億美元的總量居于第三位。石油輸出國9月也小幅增持39億美元,總量位居第四;巴西也增持了105億美元。
不過,游資聚集的加勒比地區9月份則減持150億美元,中國香港也減持了19億美元美國債。
從結構來看,經調整后,今年9月份外國投資者凈買入美國長期證券583億美元,而持有的短期證券則減少249億美元。其中,外國持有者總體持有的短期美國國債減少了246億美元。
分析人士表示,在當前全球經濟復蘇態勢依然不明朗的情況之下,投資美國國債多是出于對流動性和安全性的需求,同時由于需求增多,短期操作存在一定的獲利空間。上周五,美聯儲公布的數據顯示,最近一周外國央行持有的美國國債數據增加135.7億美元,總量達到2604萬億美元。
不過,美國第二輪量化寬松政策的出臺,無疑將美國國債送上了泡沫之旅。
11月3日,美聯儲宣布推出第二輪定量寬松貨幣政策,到2011年6月底以前購買6000億美元的美國國債,以進一步刺激美國經濟復蘇。該政策一經出臺,美國國債市場應聲下跌,收益率不斷走高。
數據顯示,自8月26日以來,10年期美國國債的收益率已從2.50%上升到15日2.93%的水平,創3個月來新高。
“當全球關注美元泛濫的同時,一場美債泡沫危機正在不遠的將來。一方面,美國利用美元貨幣的估值效應,通過債務貨幣化或變相貶值增加國民財富。另一方面,作為貨幣發行國,其可以通過增發貨幣以履行對外償付義務或稀釋對外債務負擔,即通過儲備貨幣貶值變相違約其外債償付義務。”一位資深國際金融專家表示。
美元的走軟引發全球對美元資產縮水的擔憂。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理事長戴相龍近日就明確表示,作為國際儲備貨幣,美元資產占全球外匯儲備的份額在一半以上水平,具有較大的不可替代性,因此需要一個穩定的美元。
不過,在目前美國量化寬松政策已經出臺的背景下,投資者只能通過調整期限結構來避免損失。
USB策略分析師Mike Schumacher指出:“從債券市場可以看得出,當前美聯儲大量購買國債的同時,其他投資者卻在拋出,并且一部分戰略投資者恐怕已經在進行著債券期限結構的調整,來避免美國債券投資的損失。”
他預計,收益率將持續上升,短期債券的收益率將維持在較低水平,投資者將逐漸拋出長期國債,并買入短期國債來規避風險。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作者:李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