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2月23日,中國橡膠工業協會在京召開了《復合橡膠自律規范》論證會,就復合橡膠的定義、產品規格、試驗方法、檢驗規則、包裝、標志及自律管理辦法、產品質量授信等問題進行了討論,形成了一致意見,正式推出了《復合橡膠自律規范》。從此結束了復合膠無定義、無標準、無檢測的'三無'歷史。我國每年天然膠需求2/3依靠進口,特別是去年由于海南遭遇干旱和臺風災害,使我國天然膠自給率跌破30%的安全線。而且近年來天然膠價格大幅上漲,去年漲幅已達40%以上,但天然膠進口卻一直維持20%的高關稅,致使下游用膠企業成本大增。在此背景下,為了降低企業生產成本,進口關稅為5%的復合膠快速發展起來,近兩年進口量均超過30萬噸。 但此前,國家在復合膠的生產、銷售方面一直沒有標準,復合膠加工質量參差不齊,營銷渠道混亂,不僅給下游企業帶來了極大的工藝操作難度,難以保證輪胎等橡膠制品的質量,也給海關進口檢驗帶來了操作難度。因此,業內企業呼吁應盡快形成統一的復合膠標準,規范復合膠的生產和銷售。過去復合膠只能在一些低端產品(如斜交胎等)中應用,而子午胎則很少使用。但在目前天然膠價格已達到2.2萬元/噸歷史高點的情況下,企業則希望在規范復合膠標準,提高復合膠質量的前提下,擴大復合膠的應用。去年我國輪胎的子午化率已達55%,輪胎用標準膠需求約為60萬噸,其中又以20號和10號標膠為主。如果復合膠的質量可達到20號或10號標膠的水平,則可以在子午胎生產中應用,大大降低子午胎的生產成本。據中國橡膠工業協會會長鞠洪振介紹,出臺《復合橡膠自律規范》,是行業的需求和行業自律的要求,下半年協會將根據用戶意見,以質量檢測為準,組織復合膠的質量授信,逐步規范復合膠的加工和貿易,并在此基礎上推薦復合膠品牌。另據了解,復合膠只是高關稅下發展起來的一種特殊產品,一旦天然膠進口關稅正常化,復合膠將退出歷史舞臺。但在此之前,《復合橡膠自律規范》將發揮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