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27家鉛鋅企業聯手減產的事已路人皆知,就在大家期待本月16日中國有色金屬協會攜手各大鋅業巨頭再次就鉛鋅行業發展進行探討之際,海外市場倫敦鋅價的表現似乎已經給出了明確的答案,即小比例的減產不足以改變鋅市場供過于求的事實。鋅價在經過小波瀾之后仍將繼續其尋底之路,鋅行業的陣痛期遠未結束,產業集中度過于分散不利于鋅工業長期穩定發展,未來行業內的整合之路將逐漸啟動。
據市場了解從03年開始,在利益的驅動下,國內礦山的開發、鋅的擴建得到空前發展。已擴、在擴和計劃擴建的報道不絕于耳,“短缺論”變為“過剩論”。鋅價一年多時間里價格跌過半。08年盡管有通脹、雪災、震災概念的炒作和影響,鋅價仍不改頹勢,震蕩下行。就消費而言,消費疲軟已是事實。08年是中國經濟最困難的一年,全球宏觀經濟得了大病,鋅消費比預期還要差。相當一部分用鋅下游出口企業,在人民幣升值和退稅稅率下調影響下,同樣舉步維艱。在短期內指望消費猛增已不現實。正是供應增加過快,消費增長疲軟,以及基金炒作打壓,價格的狂瀉使得鋅的生產企業難以為繼,苦不堪言。中國鋅行業仍在經歷“鋅苦”和“鋅酸”階段,只有徹底地經歷完前兩個階段,鋅行業才能迎來真正的“鋅動”階段。
就國內外鋅的價格而言,倫鋅在嘗試對于2000整數關口突破失敗之后,短線資金的回撤也決定了后市鋅價將繼續其尋底之路,前期1750美元的低點支撐力度十分有限,預計再創新低只是時間上的問題。滬鋅短期內的反彈高度正好處于本欄之前預計的16000-17000元之間,多頭人氣遠不及空頭人氣的強盛,鋅價未來將再度測試前期低點14900元的有效性,漫漫熊市不言底,即便是鋅價已跌穿成本線又能奈何?只怨天不時地不利人不和。
有關鋅冶煉方面的情況,目前中國鋅冶煉的競爭力主要體現在廉價的勞動力和相對較低的原燃料價格,以及煉鋅工藝結構與西方國家的差異,還有目前由落后生產工業和設備帶來的低廉的環保成本,可以說我國原生鋅產量的高速增長是以犧牲環保為代價的。電解鋅平均單位生產成本中,直接材料費(包括鋅精礦的進口費、國內采購費、輔助材料費、燃料費)占78.1%;直接人工費(包括員工的工資和福利費)平均為340元/噸,占5.05%;制造費用(包括折舊和維修費)占8.32%;其他費用占8.53%。電解鋅的生產成本最高的近16500元/噸,最低的近13500元/噸,大部分企業在16500-13500元/噸之間。而椐統計資料,中國鋅冶煉廠生產成本差別較大,最大差距可以達到1000-2000元/噸。鋅冶煉廠生產成本和冶煉規模未能成為線性關系,其它因素影響(如管理水平、技術應用、綜合利用、財務費用、投資控制等)可能超過了規模對成本的影響。
而且國內鉛鋅等大型有色金屬冶煉企業近幾年相應國家“節能減排”的號召,建立起一整套循環生產的系統,在冶煉出金屬的同時獲得很多副產品,包括金、銀、硫酸等。據了解,每冶煉1噸礦石,就能產生1.7噸的副產品——硫酸。通常情況下硫酸的成本僅為300元/噸,在中西部地區的報價卻在1300元/噸左右,東部地區的報價更是高達1500元/噸!正是因為副產品的存在,使得大型冶煉企業抵抗鉛鋅價格下跌風險的能力大大增強,而許多中小冶煉商當初沒有配置節能減排系統,冶煉的礦石品位又大多低下,再加之銀根緊縮,日子過得頗為艱辛,希望通過減產方式提振鉛鋅價格的意愿自然分外強烈。
-----大陸期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