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輪胎行業在2009年面臨的諸多有利因素將不復存在。分析人士表示,由于上游成本2009年四季度以來急劇上升,2010年輪胎企業的毛利率肯定不能達到09年的水平,高毛利時代已經過去。
輪胎的主要原料是天然橡膠和合成橡膠,其中,天然橡膠大概占成本的40%。行業數據顯示,很多橡膠品種目前的價格較之前的低點均上漲了一倍左右。目前,天然橡膠的價格為24,000元/噸,而2008年底僅有11,000元/噸;丁苯橡膠的價格為18,500元/噸,而2009年3月的低點為11,000元;順丁橡膠的價格為21,000元/噸,而2009年1月的價格為8,800元/噸。
中原證券研究員李琳琳表示,橡膠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是原油價格上漲,影響天然橡膠價格的因素還有氣候、產量等。據石化協會預測,2010年的原油價格為70-80美元/桶。易貿資訊分析師預測,2010年上半年天然橡膠的價格都將維持漲勢,可能會突破3,000美元/噸,不排除達到3,200美元/噸的可能。
山西證券研究員裴云鵬表示,以目前橡膠的價格水平計算,部分輪胎企業已接近盈虧平衡點,行業的毛利率約為5%。輪胎企業必須提價,向下游傳導成本,預計全年的漲幅將會達到15%左右。
實際上,1月份已經有部分企業進行了提價,包括固鉑輪胎等外資品牌和中策橡膠、玲瓏輪胎等國內企業。不過,裴云鵬表示,盡管已經有企業提價,但是提價并未成為行業主流,尤其是對于國內輪胎企業而言。輪胎行業集中度不高,市場競爭激烈,因此,對下游的議價能力比較差,傳導成本的能力較弱。
輪胎企業并不具備提價的主動權。S佳通的一位經理表示,輪胎企業在產業鏈中的話語權不高,迫不得已才提價。而且,提價并不容易,真正提價需要有一個談判過程,提價之后還要承受銷量方面的負面影響。國信證券研究員陳愛華表示,輪胎行業中沒有一家獨大,下游的汽車企業話語權更大,經銷商的話語權則較小。據了解,當前輪胎企業的庫存較多,并且呈現增長的趨勢,有的企業庫存已經超過了30天,輪胎提價或加速庫存增長。
供求關系也使得輪胎企業不具備提價的主動權。分析人士表示,輪胎行業還存在產能過剩的情況,2009年中國輪胎的出口依存度約為 46%,今年出口形勢依然不樂觀,貿易摩擦的激烈程度甚至會超過去年,這將使國內供給更加充裕,加劇市場競爭。在已經過剩的情況下,行業在建的產能超過5 千萬套。
此前有媒體曾報道稱,國內輪胎企業春節前后將二次提價。業內人士稱,雖然幾個企業之間存在非正式的聯合定價情況,但是行業一般不會一致行動,不同企業漲價的時間點和幅度都會有差別。即使2月份提價,1月份已經提價的品種肯定不會繼續提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