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份,當“國四標準”來臨前的最后一月,上海地區的上牌數并未出現爆發性的增長,按照上海市信息中心給出的數據,全市上牌量在1.4萬,成為除今年2月外,上牌量第二少的月份,環比下跌50%。
年底購置稅政策或將取消的預期和“國三”標準車輛不能上牌的規定,都未能在10月份的上海車市掀起波瀾。
買來的綠標
上海市從今年年初就開始為減排環保開始醞釀新的“國四標準”,從11月1日起購買新車如達不到國四排放標準,就不能在上海地區上牌。上海的私家車、公交車、環衛車都被套上了緊箍。
不過,CBN記者發現,外地車輛受“國四標準”管制明顯偏松,“國三標準”的車輛仍能拿著“綠標”大搖大擺地進入市區。
“我們會統一按照環保部門的3000多個達標車型進行新車登記。對于已經購買的‘國四標準’以下的車輛,我們會要求其在10月31日前進行登記,然后在上牌時給予環保標記‘綠標’。對于外地牌照車子,我們這里不做處理。”上海市車輛管理所內部人員告訴記者。
而上海市養路費征收處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說,對于來滬行駛的外地車輛,暫不執行“國四標準”,只要是車子使用年齡在10年之內的,每月繳150元,就可以拿到“綠標”,能夠在市區內按照規定時間行駛,“綠標”使用期限是一年。
對于車齡在10年之上的,就必須到征收處進行驗車,合乎環保標準的才能給予“綠標”。但是她并沒有明確地說清要達到何種標準,才能視為合格。記者在人民廣場和延安路隧道口等車輛密集地區觀察到,基本上外地牌照汽車都貼上了“綠標”。
由于上海市一直實行牌照拍賣政策,“目前,在上海行駛的車輛本地買車、外地上牌占到20%,外地買車、外地上牌占到5%,這部分用車將不會受到上海市‘國四’標準的限定。”上海大眾一位工作人員對CBN表示。
廠家推動
除了政府部門外,廠家是本次“國三標準”升級到“國四標準”的真正助推者,前述上海大眾人士表示,升級涉及到生產線切換、物流切換以及經銷切換等環節。在上海大眾的系列產品中,唯一涉及“國三標準”的車型為普桑,“我們的升級主要是安裝了OBD模塊。”
不同車型裝置OBD的成本價格也不一,從200元到1000元不等。“我們在供應鏈上可以通過零部件的采購降價,以及擴大采購規模來降低成本,不會將這部分的費用轉嫁到消費者身上。”上海大眾汽車公司一位內部人士告訴記者。
上海大眾的“國三”與“國四”的切換工作在半年前正式開始,由于每輛汽車在經銷商處的庫存周期最多為45天,因此在上海地區經銷普桑的大眾經銷商不存在11月1日前搶著“清庫存”的情況,此前已經消耗干凈。
作為上海地區的吉利經銷商,上海香國汽車銷售公司趙香林對CBN表示,從2009年7月開始,“國三”車基本都處理完了,現在出售的汽車都是國四。“國四標準”的車成本肯定比“國三”高,但是出售定價上基本都是一樣的。上海政策出臺后,總體銷量基本持平。
由于升級工作來自生產端,絕大部分車企實行全面切換,即不論是否在上海銷售,全部升級到“國四”,因此沒有給物流和銷售帶來不便。不過,也有例外的情況,如北京現代。
北京現代銷售部部長劉智豐對CBN表示:“在北京地區,現代伊蘭特很受歡迎,于是應對之法是將北京地區的銷售車輛全部都調整到‘國四’標準上來,但這一提升并沒有增加北京銷售伊蘭特的價格,仍與全國其他地方同價。”
消費者逐漸認可
隨著北京和上海相繼頒布了“國四標準”,購車者在也開始更多地看重汽車的排放以及環保指標。
CBN走訪了上海通用汽車展示中心,這里聚集著上海通用汽車公司的三家品牌,分別是雪佛蘭、別克和凱迪拉克。展區里放置著20多輛不同車型的汽車,每輛車前幾乎都有購車者聚在一起討論汽車的性能,很多人索性坐到駕駛座上親身感受。
一對年輕夫婦邊研究汽車內飾邊告訴記者:“我們也慢慢發現能耗還是很重要的。排放大的車,月供車的開支也大,我們在考慮汽車本身的價格,同時也要看到以后每月供車的開支上。”
別克一位銷售經理告訴記者,以前很少聽到消費者問排放、能耗的數據,主要還是關注車子的性能和外形。他表示,今年下半年來,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注意節油和排放。而隨著“國四標準”明年在全國范圍內的推開,環保概念將更加深入人心。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