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年多談判之后,傳言終于變成現實。11月10日,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簡稱:兵裝集團)、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簡稱:中航集團)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重組中國長安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簽字儀式,中航將轎車和微車等業務注入到長安汽車集團中,獲得新長安汽車集團23%的股份。中航長安重組案例的規模超過當年一汽與天汽重組及2007年上汽與南汽重組,成為近年國內規模最大的汽車業重組案例。新組成的長安汽車集團產銷規模超過一汽和東風,成為國內僅次于上汽的第二大汽車集團。新長安汽車集團總裁徐留平稱,公司的目標是成為世界一流的汽車集團,爭取實現1+1>2。
長安汽車漲停 外界看好重組
重組前的中國長安汽車集團,是中國兵器裝備集團汽車及零部件業務的專業化管理公司,于2005年12月獲國務院批準成立,原名“中國南方工業汽車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7月1日經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批準更為現名,此前,兵裝集團擁有長安汽車集團100%的股份。長安汽車集團持有上市公司長安汽車(000625.sh)股份,為長安汽車最大股東。
與此前“中航將汽車資產無償劃撥給長安汽車集團”的報道不同, 根據重組方案,中航工業以其持有的昌河汽車、哈飛汽車、東安動力、昌河鈴木、東安三菱的股權,劃撥給兵裝集團旗下的中國長安汽車集團;兵裝集團將旗下中國長安汽車集團23%的股權劃撥給中航工業。兩集團重組成立新的中國長安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兵裝集團持股77%、中航工業持股23%。
中航工業副總經理李方勇接受采訪時表示,中航仍然保持其特種車和大客車業務。長安汽車集團相關負責人對本報記者表示,之所以制定了77∶23的股份比例,是因為根據資產評估的結果,長安汽車集團的總資產為500多億元,而中航汽車工業的資產為170多億元,因而制定了這一方案,接下來的細則還需進一步談判。
長安汽車集團控股上市公司長安汽車(000625.sh)在11日恢復上市,當天以15.42元的價格牢牢收于漲停板,顯示外界對這一重組案件的看好。
2012年 新長安汽車整車銷售欲超260萬輛
經過此次重組事宜后,一個布局更優、實力更強,更具市場競爭力的大型汽車企業集團應運而生。新的長安汽車集團產品譜系更加完善,戰略布局更加優化,在全國具有重慶、黑龍江、江西、江蘇、河北、安徽、山西、廣東、山東等9大整車生產基地,擁有21個整車工廠和27家直屬企業,整車及發動機年產能力220萬輛(臺),并在馬來西亞、越南、伊朗、烏克蘭等國家建有海外基地,成為生產基地布局最廣的中國汽車企業集團。
在長安目前最具優勢的微車領域,“長安+哈飛+昌河”組合與五菱微車的產銷規模不相上下,真正形成兩強并立的局面。兵裝集團總經理徐斌則表示,到2012年,新長安汽車集團整車銷售超過260萬輛,初步具備參與國際主流汽車市場競爭的能力。到2020年,形成比較完整的產品系列,自主品牌進入高端市場,整車銷售達到500萬輛。
而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統計顯示,今年前10個月,長安汽車產銷總量超過116萬輛,排名第四,但加上中航汽車的36萬輛后,新長安汽車的總銷量已經和一汽、東風不相上下了。一汽和東風今年的銷量預計在200萬輛以內,而長安汽車的統計顯示,長安汽車集團(含持股50%的江鈴控股)今年的產銷規模預計接近150萬輛,加上昌河和哈飛共50萬輛規模后,2009年產銷規模接近200萬輛,成為在產銷總量上僅次于上汽的國內第二大汽車集團,處于“坐二望一”的位置。
國家《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中明確提出的培育2~3家“產銷規模超過200萬輛的大型汽車企業集團”,新長安集團將是重點扶持的第一集團軍。
苗圩(工信部副部長):聯合重組是適應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途徑,也是我國汽車產業做大做強的必由之路。
邵寧(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國資委作為監管中央國有企業的機構,我們明確提出,中央企業要努力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行業排頭兵,力爭盡快進入世界先進企業的行列,為此,我們將繼續加強對于中央企業重組合并活動的指導,積極指導中央企業重組以及內部的整合重組。
相關報道
PSA、鈴木高調捧場
儀式現場,最耐人尋味的是邀請了相關合資方的代表包括PSA(標致雪鐵龍集團)中國首席代表華日曼和鈴木汽車(中國)高層,他們都高調捧場。
PSA此前與中航正在商談中國合資公司事宜,中航副總經理李方勇稱,公司與PSA的談判和接觸非常不錯,雙方很滿意,現在“球”傳到新的長安汽車集團手中。記者也在現場看見,長安汽車集團總裁徐留平與華日曼言談甚歡,這給外界以充分的想象空間。
鈴木在華擁有長安鈴木和昌河鈴木兩個合資公司,此前分別屬于長安和中航集團旗下,但發展不太理想,此次重組后則將統一到長安的旗下。有消息報道稱,昌河鈴木將改成江西長安鈴木公司,但未得到證實。此前,鈴木一直推動在華銷售網絡并網,并加快導入車型,此次重組為鈴木掃清了道路,同時也為鈴木在華騰出了一個新的合資名額。
記者觀察:強強聯合OR弱弱重組?
兵裝集團和中航集團作為中國著名的軍工集團,今年雙雙入選《財富》世界企業500強,此次合作,堪稱是“強強聯手”。但“強強聯手”與“強弱組合(如上汽和南汽組合)”相比,似乎更難成功,因為“兩強”容易互不相讓造成內耗。在全球范圍內,“強強聯手”也有讓人跌眼鏡的案例,例如戴姆勒-克萊斯勒聯合最終以失敗告終。
但是如果僅看汽車業務,這次合作,又更像是“弱弱聯合”。長安的微車業務盡管有了長足進步,但與五菱相比還有很大差距。而中航汽車旗下的哈飛和昌河則是名副其實的弱勢企業,在今年汽車行業全線飄紅的情況下仍然處于虧損的局面。
長安今年在微車市場的增長份額全是從哈飛和昌河手中搶來,而五菱則仍然維持著超過45%的市場份額。現在新長安汽車集團三個微車企業加在一起的份額,也只剛剛與五菱不相上下。
除了微車外,新長安的轎車業務和商用車業務與其他汽車集團還有很大的差距。長安、哈飛和昌河旗下的自主品牌轎車在市場上也都比較邊緣化,如果不能有新的突破,新長安就很難稱為“一流的汽車集團”。
管理能力也是一大挑戰。此前中航整合哈飛和昌河并不算成功,長安本身也有重組失敗的案例,此前的江鈴控股(長安、江鈴各50%的股份)市場表現就很一般。徐留平表示,此次重組遵循“優勢互補、合作共贏、資源共享、成為一家”十六字方針,并且兵裝和中航均屬于軍工企業,在文化上較容易認同,整合起來較為容易。
因此此次重組前景如何,需要時日去觀察。
來源: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