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公司通過轉讓定價轉移利潤,從而實現“虛虧”避稅的行為,正在被中國稅務部門重點監控。昨日,早報記者從稅務業內人士處了解到,目前國家稅務總局正在對輪胎行業全面普查,任務已布置到各地稅務部門。
轉讓定價是跨國公司常用的避稅手段,一般是高稅率地區的公司(如子公司)以低于成本的價格將產品或服務提供給低稅率地區的關聯公司(如母公司),再由母公司高價賣出,子公司虧損,利潤留在了母公司;或子公司向母公司以遠高于同類市場價格購買原料、服務或授權,從而向母公司轉移利潤。
作為大汽車行業的分支之一,輪胎行業有米其林、固特異、固鉑等合資企業。有數據顯示,中國輪胎業中產量居前的企業70%為合資企業,而2009年行業中有1/3的企業虧損。 此前被較多提及的是米其林與雙錢集團合資8年虧損10億,以致中方股東已決定退出。
安永會計師事務所華中地區轉讓定價負責人田文琦表示,汽車、制藥、石化、金融等行業成為各國稅務部門關注的重點。以汽車行業為例,不同市場之間的利潤落差很大,也許總公司瀕臨破產,而中國還能保持20%以上的利潤增長,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稅務部門肯定要采取一些防御性措施。
安永的調查報告顯示,引發稅務部門調查的因素包括:關聯交易數額較大或類型較多的企業;長期虧損、微利或者跳躍性贏利的企業;低于同行業利潤水平的企業;利潤水平與其所承擔的功能風險明顯不相匹配的企業;與避稅港關聯方發生業務往來的企業等。
2008年中國稅務部門對轉讓定價共立案174例,結案152例,追回了12.4億元的稅款。田文琦預期,今年立案數目將大幅度增加。而隨著監管任務的加強,稅務部門正在補充人手。目前全國有約100位反避稅工作人員,而2011年前計劃要增加到500人,并且這一目標很可能會提前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