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2009年上半年,在金融風暴導致的全球汽車業寒潮中,中國車市卻一枝獨秀,顯示出強勁的增長勢頭。上半年的中國車壇,風云變幻,顯示出獨有的特征,充滿了眾多看點。
市場回暖迅速
與去年的低迷相比,上半年車市拉出了全面回暖的大陽線:1-5月,國產汽車產銷量已逼近500萬輛;6月預計也將獲得較好增幅,上半年可望達到600萬輛。今年的牛市從1月份就初露端倪,以后月月飄紅;連續3個月在百萬輛上運行,連續5個月全球銷量第一。有兩個數據值得注意,一是代表中國乘用車行業的十大企業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長,而非個別回暖;第二則是產銷比去年同期增長了兩位數。毫無疑問,整個汽車行業已經被熱火朝天的產銷氣氛烘托起來。
政策救市奏效
上半年車市火爆,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而主導因素則是及時出臺的救市政策。今年以來,多項新政為車市“加油”。先是在國家投資4萬億拉動內需的政策下,通過汽車產業發展擴大內需,成為增加經濟活力的重要舉措;接著國務院出臺的《汽車產業調整振興規劃》對于汽車行業起到了提振作用,相繼出臺與實施的汽車政策還有——燃油稅改革、購置稅減半、汽車下鄉、汽車報廢補貼等,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推動和主導下,上半年車市如同坐上了火箭,一飛沖天。
庫存“瘦身”明顯
廠家謹慎的排產計劃和國家政策的拉動,使得今年上半年汽車廠商的庫存基本消化殆盡,不少車型出現“斷貨”,造成了等待提車的現象?!皫齑妗薄@個曾令汽車廠商大傷腦筋的字眼,已經漸行漸遠。今年前5個月全國汽車產銷率達到102.46%,繼續保持較高水平,行業庫存創兩年以來的新低,轎車和交叉型乘用車庫存水平均出現較大幅度下降。面對復雜多變的形勢,各車企及時調整生產節奏,使庫存得到充分釋放。當前汽車行業的庫存總量處于低位、較合理的水平。
車價總體企穩
由于年初車企對來年車市的悲觀情緒,給經銷商帶來的卻是供不應求,曾經經久不息的價格戰為之淡出,1-5月車市出現少有的價格平穩。各細分市場的價格變動不大——經濟型車價格穩中略升,中級車主流車型的價格也都保持在平穩微漲的狀態,主流豪華車型價格下調幅度在0.5%左右;除了奇瑞QQ3外,其他微型車的價格保持穩定。據對全國36個大中城市監測,5月份全國汽車市場價格總體保持穩定,與去年同期比較,價格略漲0.60%。但隨著6月不少車企開始擴產及市場供貨情況的好轉,車市或在下半年再次迎來降價潮。
增產仍然欠收
盡管上半年總體銷量在不斷上升,但汽車業的利潤再次發生了縮水,增產沒能增收。統計顯示,前4個月19家重點汽車企業(集團)營業收入同比下滑10.74%,利潤同比下滑27.99%。造成車企利潤下滑的原因是中國車市的結構性矛盾——受政策刺激的小車賣得很好,但利潤豐厚的大車沒有政策的幫助。更深層次的原因是車企產品結構不合理,利潤嚴重依賴于大排量、中高級車,以至出現此類車型銷售稍有下降就嚴重影響公司整體利潤。此外,汽車出口遭受重創也是汽車業收入銳減的重要原因之一。
自主品牌強勁
在今年4月舉行的上海國際車展上,自主品牌轎車掀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熱浪”,幾乎所有國內廠家紛紛推出了自主品牌的概念車和新車,數量創歷年來主要車展之最,折射出我國自主品牌發展的強勁勢頭。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至5月,自主品牌乘用車市場月均占有率約為40%,超過德、美、日系的合資車型,連續5個月市場份額排名第一,以往由合資品牌主導的中級車市場,在自主品牌的攪局下,正在悄然經歷結構性改變。
小排量車熱銷
上半年小排量汽車終于“揚眉吐氣”。受到1.6L及以下排量乘用車購置稅減半以及汽車下鄉兩項政策影響,小排量車,主要是交叉型乘用車(微型客車)和1.6升以下排量經濟型轎車呈快速增長之勢:前5個月交叉型乘用車產銷75.10萬輛和77.53萬輛,同比增長50.00%和50.78%;1.6升及以下轎車銷量達到181.8萬輛,同比增長在35%以上。這兩者也是今年1-5月中國車市一片紅火的主力軍,拉動著“大盤”上升。小排量、低油耗以及綜合使用成本更經濟的產品,開始成為消費者購車時首要考慮的車型。
兼并重組忙碌
今年以來,國際汽車形勢的劇變為中國車企提供了眾多選擇的可能。在名不見經傳的四川騰中重工準備收購悍馬一事漸入高潮之際,國內又傳出多個汽車企業準備跨國收購的傳言。北汽相中薩博,吉利洽購volvo,中國車企海外“抄底”傳言不斷,下半年這些傳言的真實性將逐漸浮出水面。另外,5月21日,廣汽重組長豐,打響了汽車產業新政策公布后的國內汽車業重組“第一槍”,隨著汽車產業新政策的實施,以及國家對國內汽車企業“一汽、東風、上汽、長安”和“廣汽、北汽、重汽、奇瑞”這“四大四小”的圈定,相信下半年中國汽車企業將會掀起一股兼并重組的高潮。
新能源車提速
今年上半年,國內新能源汽車驟然提速。繼比亞迪F3DM雙?;旌蟿恿I車上市之后,長安杰勛混合動力轎車正式上市,對之前一直停留在車展上展出的中國本土品牌新能源車來說,是個重大進步。為了推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化,財政部、科技部日前發文,將中央財政對購置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給予補貼的對象和標準予以明確;工信部也公布了《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規則》并于7月1日起施行。這些新政的實行,無疑對中國新能源車的“大干快上”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二三線市場發力
廠商成功突圍二三線市場也是促使上半年車市火爆的重要原因之一。受各項汽車消費政策的拉動,不少二三線城市汽車消費需求瞬間釋放,不僅小排量汽車的銷售一路放量,許多不在補貼范圍的大排量乘用車也深受裨益。此外養路費的取消、交通設施的持續改善,也使二三線市場的用車環境日趨完善。中西部二三線城市正成為新的增長極,已經成為驅動車市快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
來源:新民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