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那些汽車巨頭們把老舊的生產線賣到中國大賺特賺,把爺爺輩車型拿到中國改個名字就是流行。但現在,這樣的時代已一去不返。
金融危機使中國成了世界汽車最后的一塊陣地:消費者排著隊等著提車、車廠加班加點造車,這讓中國車企有著前所未有的信心。在這個資本說話的時代,對于債務纏身的海外汽車來說,只要哪個中國企業多看幾眼,它們的老總頭像第二天便可能出現在從《華爾街日報》到倫敦《金融時報》的頭版上。
從汽車消費大國到汽車制造大國,這一天對于中國消費者和中國的汽車制造廠來說,來得也許有點突然,但大家正樂滋滋地享受著。
今天,中國車市銷量連續五個月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市場,全球車市格局已被中國徹底改變。現在,中國汽車產業正開始新的一輪啟動,一臺并購重組大戲正在激情上演。而新能源車的研發與推出也在中國大地進行得轟轟烈烈。也許,中國汽車正在改變著整個世界汽車的格局。
中國車市并購大戲上演
并構重組大戲上演
自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當世界汽車巨頭接連宣布破產,全球其他區域車市繼續下滑,沒有宣布減產、裁員、關閉生產線的國際汽車企業已屈指可數。而中國車企卻恰好相反,今年以來,它們一方面被排隊等著提車的消費者弄得悲喜交加,加班加點造車的同時,還要睜大眼睛看著那些以前不可一世的國際汽車巨頭掙扎,“抄底”成為涌動在每個中國汽車大廠老總心中揮之不去的詞匯。
今年3月底,吉利汽車收購了全球排名第二的汽車自動變速器獨立生產商DSI,創下中國車企“海外抄底第一單”。接下來,上汽有意收購通用部分資產、四川騰中收購悍馬、北汽想去收購薩博……雖然很多都是沒有得到證實的傳聞,但一條條新聞被炒得沸沸揚揚。可以肯定的是,中國企業對海外那些如雷貫耳的品牌和資產已是“蠢蠢欲動”,同時,國內廠家之間的并購重組近來也高潮迭起。從上南整合以后,廣汽與長豐再結姻緣,近日又傳出一汽、廣汽爭搶華晨。這個資本說話的時代,對于債務纏身的海外汽車來說,它們堅信中國車企“不差錢”,所以只要哪個中國企業多看幾眼那些有意出售的資產,它們的老總頭像便可能第二天出現在從《華爾街日報》到倫敦《金融時報》的頭版上。
記者今年在英國牛津聽到當地人誠懇地說,感謝中國企業收購了羅孚,讓MG這個有著85年歷史的品牌得以生存。未來,美國人、德國人也會這樣說嗎?
從市場大國到產業大國
曾幾何時,那些巨頭們把老舊的生產線賣到中國大賺特賺,把爺爺輩車型拿到中國改個名字就是流行。但現在,這樣的時代已一去不返。
今年以來,中國車市和中國經濟不斷給全球車企帶來信心,首先是全年銷量破千萬已十分明朗,接著肯定增幅不低于8%。上周,一汽豐田這樣沉穩的企業也沒能沉住氣,將全年銷量計劃從年初的38萬輛調高到了40萬輛,中國市場是全球各大汽車廠商的重中之重,也是他們的信心所在。這是中國消費者的福氣,以后,最先進的技術、最新的車型發布將不再被日本東京、美國底特律、德國法蘭克福這些地方壟斷,他們都將想方設法最先送到中國來,從今年的上海車展上我們已經感受到這一點。中國已成為全球車市的中心。
現在,全球汽車產業正在進行一場史無前例的變革。最被大家看好的新能源產業方面,中國企業已與國際巨頭們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以比亞迪為代表,國內新能源車甚至已走到世界前列。相信不久的將來,中國不只是世界汽車市場大國,也將成為汽車品牌大國、汽車技術大國。
大國之路遍布陷阱
美國最大的汽車公司通用市值僅有27億美元,10億美元可買下整個悍馬,沃爾沃的成交價很可能是12億~15億美元,照這樣計算,能買下這些巨人的中國汽車企業可以說有一大把。
金融危機爆發之前,中國車企能出口幾千輛車,甚至幾百輛,也要當著大新聞炒一把,很多人就以為,買下這些巨頭后,便可順理成章地借船出海。但事實遠非如此簡單,俗話說吃下去會很難消化。
首先是那些插著草標叫賣的汽車品牌,不知道背后還有多少債務,買下它們就得買下它們的債務,成本一下子就會擴大幾倍甚至幾十倍了。再要支付龐大的研發費用和新產品全球推廣費用,目前的中國企業又有幾家有這樣的運作實力和經驗?所以,眼下這些看起來誘人的價格只是看上去很美。
中國車企并購國外汽車企業的第一大單應當是上汽收購韓國雙龍,結果讓上汽吃盡苦頭。現在,手握MG和原羅孚幾乎全部資產的上汽也只是努力把榮威和MG在國內做好,遲遲未敢大手筆進入國際市場。上汽那里有著并購國外車企最多的經驗和教訓,中國車企欲出手之前,最好慎之又慎。
各車企收購進展調查
奇瑞
收購目標:沃爾沃(洽談中)
07年就有盛傳奇瑞將下手并購南京菲亞特,奇瑞相關高層還專門在當年的上海車展期間發表正式聲明進行辟謠。而時隔兩年,奇瑞汽車新聞發言人金弋波在回答某報記者關于是否會參與沃爾沃收購時,高調笑談:“一切皆有可能。”
本月3日,奇瑞公司稱已與華融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鼎暉股權投資管理(天津)有限公司等多家機構合作,融資29億元人民幣。
車尚視點:廉價跳板不廉價
作為自主品牌的先頭人物,奇瑞的動作讓許多關心自主品牌海外收購的人不可忽略。從今年上海車展上奇瑞多款中高級車型的亮相可以看出奇瑞在極力想要提升自己的品牌形象。通過對知名品牌的收購可以讓奇瑞以極快的速度樹立自己的高端品牌形象,當然,這也是獲得先進技術的一條捷徑。沃爾沃的技術、在安全性方面的領先品質、對質量及環保方面的控制以及全球銷售網絡都是正在崛起的奇瑞所迫切需要的。
但覬覦沃爾沃的顯然不止奇瑞一家,至少北汽和吉利就一直虎視眈眈。除了競爭之外,奇瑞還面臨著資金、技術、人才以及消費者信任度方面的諸多問題。
吉利
收購目標:澳大利亞自動變速器公司(09年3月) 沃爾沃(洽談中)
澳大利亞當地時間3月27日12時,吉利汽車收購澳大利亞自動變速器公司簽字儀式在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政府大廈舉行。這是全球僅有的兩家獨立于汽車整車企業之外的自動變速器公司之一,具有年產18萬臺自動變速器的生產能力。吉利另辟蹊徑地收購DSI對于其自主品牌的發展有著極大的意義。
就在四川民企騰中重工收購悍馬的討論持續不斷的時候,老總李書福就曾爆出,悍馬為求售曾經找過吉利很多次,但吉利對它不感興趣。而與之相對的,卻是吉利積極收購沃爾沃,更有傳言吉利已經與福特就收購沃爾沃一事達成初步意向,被收購之后的沃爾沃或將落戶廣州東莞,首先國產的車型將是XC90。
車尚視點:15億美元的沃爾沃是否劃算?
姑且不論傳言是否屬實,吉利對于沃爾沃的興趣是明擺著的。日益虧空的沃爾沃在被福特拋棄后成了搶手貨。沃爾沃在技術和品牌方面的“隱性資本”是最主要的原因。但是吉利只用了3億港元就買下了全球第二大的變速器公司,相較之下,再用15億美元買下是否有點不夠劃算?
北汽集團
收購目標:克萊斯勒(未果) 歐寶(未果) 薩博(未果) 沃爾沃(洽談中) 福汽(洽談中)
從克萊斯勒進入破產保護開始,到通用汽車進入破產保護,歐寶、薩博相繼進入北汽的談判意向。緋聞纏身好幾個月的瑞典品牌沃爾沃身旁也有北汽的影子。但北汽集團赴歐洲收購談判團隊周轉一番,并無實質進展。歐寶歸屬麥格納,瑞典一家很小的跑車公司Koenigsegg(科尼賽克)公司成為薩博的最終買家。而沃爾沃最終花落誰家?先是兵工集團,后是現在熱炒的吉利,北汽能有多大勝算,實在不好說。北汽團隊從歐洲歸來后,更是傳出北汽從海外收購轉向國內并購的消息,第一個緋聞就是福州汽車工業集團(福汽)。北汽和福汽內部傳出兩種說法,一種是北汽誓一洗廣汽收購長豐之恥,堅持全盤收購福汽集團;一種是福汽將拆分為兩個部分,由北汽接管福建戴姆勒整車項目。
車尚視點:買整還是買零?這是個問題!
從北汽控股的品牌結構來看,北汽幾乎全是合資品牌, “自主研發”成為北汽集團最緊需提升的能力。這似乎也就能解釋,北汽集團為什么會在歐洲周游一番:歐寶、薩博、沃爾沃,這些以技術見長的品牌,正是進行突圍戰略和“大北汽”戰略布局中所需要的。可接手這三家任何一個,都需要巨大的資金支持,動則幾十個億。北汽的海外收購真的意在全盤收購嗎?還是僅僅對部分如廠房、生產線等資產進行選擇性購買?后者看上去更有執行性一些。
長安集團
收購目標:沃爾沃(洽談中)
在諸家中國自主品牌企業和沃爾沃緋聞鬧的正兇時,長安汽車集團及其背后的母公司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絕對是半路殺出的程咬金。資本雄厚的兵裝集團在上海車展上與沃爾沃高層高調會晤,表示“我們希望進一步擴大合作。”沃爾沃首席運營官也表示:“我們也期待簽署這個協議。”兩家的論調很容易讓人猜想,長安與沃爾沃的合作僅僅是引進哪條生產線嗎?當然,這也僅僅是猜想而已。
車尚視點:資金不是問題?需三思后行!
數據顯示,由于金融危機影響持續,沃爾沃09年第一季度虧損約合5.1億美元。一季度的歐洲銷量已經降到6.7萬輛,比去年同期下降了9.7%沃爾沃一季度的美國銷量也降到2.5萬輛,同比下降7.9%。此時的沃爾沃不僅僅是一個優秀的瑞典豪華車品牌,更是一個面臨巨大資金虧空的問題企業。但盡管如此,媒體還是從長安集團那里得到了“資金不是問題”的說法。另外一種比較可靠的說法是,長安只接管沃爾沃的優良資產,將核心資產一點點抽空。而沃爾沃方面對此事已是非常低調。沃爾沃中國北京辦事處在接受本報記者問詢時三緘其口,一再強調這是福特方面的事。
廣汽集團
收購目標:福州汽車工業集團(洽談中)
5月21日,廣汽集團斥資10億元收購了長豐汽車29%的股份,再次掀起了汽車業兼并重組的新一輪熱潮。繼成功收購長豐之后,廣汽啟動與福州汽車工業集團的重組至今迷霧重重。圍繞著重組,福汽和北汽、廣汽曾進行了多次頻繁的接觸。而就在此事熱度飆升時, 6月13日,福汽控股的金龍汽車發布澄清公告,否認了下月就將完成重組的消息。至此,對于廣汽全盤收購福汽和廣汽收購福汽控股東南汽車的消息暫告一段落。
來源:汽車時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