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能源緊缺、環保要求日趨嚴格的雙重壓力,深陷金融危機漩渦中的車企都在“押寶”新能源汽車。 “誰攻克了新能源汽車,誰就有可能引領未來”,這成為汽車業的一個共識。和與國外相差甚大的傳統汽車業不同,我國新能源汽車并沒有太多地輸在起跑線上。目前在國外車企身陷困境之際,我國加大了對新能源汽車的扶持力度,更加快了自主品牌的發展。與此同時,在傳統燃油動力領域,自主品牌車企也通過收購、自主研發等方式,完成了在技術上的突破。
自主品牌押寶新能源
近日,長安汽車宣布,國內第一款擁有完全自主研發技術的混合動力轎車“長安杰勛混合動力車”上市。此次上市面對個人用戶銷售,標志著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將逐步實現市場化。作為一款混合動力轎車,長安杰勛的動力系統由長安自主研發的1.5L高效發動機和13KW永磁同步無刷電機組成,續駛里程大于500公里,整車動力水平和2.0L汽油發動機相當。更加重要的是,在相近的動力表現下,整車油耗可以節約大概20%以上,百公里油耗約為6.8升,排放限制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相比其他國內自主品牌汽車企業,以電池生意起家的比亞迪是唯一一家生產電池的整車廠,在電動車方面有著先天優勢。比亞迪F3DM作為中國第一款完全自主技術的雙模式混合動力車,其核心技術就是“鐵電池”。這種電池充電方便,家用電源上慢充,9小時即可充滿,專業的充電站上快充10分鐘即可充滿50%。此外,這種鐵電池也非常安全環保,并且可以循環充電2000次以上。比亞迪F3DM默認采用純電力系統工作,必要時可在電動和油電混合動力之間切換。據比亞迪披露的數據來看,充滿F3DM的電池須用16度電左右,可以純電動方式跑100公里,這樣百公里花費大約合9-9.5元左右,相比汽油無疑要經濟不少。雙模式混合動力使比亞迪真正實現了從傳統燃油車到新能源車的跨越。
傳統動力實現突破
相比尚處于“藍海”的新能源車型,傳統動力車型技術一向是我國自主品牌車企的“軟肋”。相比國際汽車巨頭,自主品牌車企往往因傳統動力總成方面的技術不足,而在市場上處于不利的競爭地位。不過,隨著自主研發實力提高以及通過跨國收購等“捷徑”,使得國內自主品牌車企在傳統動力方面的“技術短板”得以顯著提高。
今年3月份,吉利汽車宣布成功收購全球第二大汽車自動變速器公司——DSI(澳大利亞自動變速器公司),此番收購案為吉利汽車的戰略轉型成功“加碼”。屆時,吉利汽車將給DSI提供一套適合全球發展的新戰略——首先恢復對福特的供貨,然后把DSI的產品和技術引入中國汽車行業,向中國汽車企業提供世界先進的自動變速器產品;同時為DSI在中國尋求低成本采購零部件的途徑,并為DSI的新產品研發提供資金支持,確保DSI公司在國際市場上的領先地位。通過收購DSI,吉利在原有小扭矩自動變速器的自主知識產權的基礎上,進一步豐富了產品線,強化了吉利自動變速器的研發與生產能力。
在變速箱技術提升的同時,自主品牌車企在發動機技術領域的提高也是同樣令人關注。東風風行最新推出了搭載1.8T渦輪增壓發動機的“景逸TT”。這款來自英國羅孚的超高壓耐久渦輪增壓發動機K14,是全球最先進的渦輪增壓發動機之一,同時被用于榮威750與榮威550。K14被稱為“卡瓦奇”(Kavachi),采用航空級全鋁合金輕質材料鍛造而成,結構緊湊。革命性的超高壓電子渦輪增壓技術,解決了傳統渦輪增壓發動機的渦輪滯后問題,同等排量下實現了發動機動力性和燃油經濟性的完美結合,大大提升了燃油經濟性,整車百公里油耗僅為6.5L,而其動力性能相當于甚至超過2.4L或2.5L的發動機性能。這款發動機具有大功率(118KW)、大扭矩(215N/m)以及油耗低等特點,且在2100-4000 轉之間能夠持續提供強勁動力,提速、超車輕松自如。景逸TT憑借動力與性能的提升讓自主品牌向上邁進了一步。
來源:新聞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