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北京之后,上海將于今年11月實施機動車國IV排放標準,然而除了個別發達城市,全國統一實施機動車國Ⅳ排放標準的具體時間以及實施方案目前仍是未知數。考慮到油品升級以及國內自主零部件企業的技術儲備,建議推遲國Ⅳ排放實施時限的呼聲已經開始抬頭。
按照國家污染物排放標準,輕型汽車和重型汽車的型式核準將分別于2010年7月1日和2010年1月1日起實施第四階段排放控制要求,即國Ⅳ標準。為此,今年初環保部、工信部等部門曾數次征求企業意見,但近日CBN記者就是否按既定計劃實施新的排放標準詢問環保部、工信部等部門時,并未得到上述部門的肯定答復。
工信部裝備工業司相關人士表示,關于國Ⅳ標準的實施時間及實施方案仍在研究中。而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一直關注此事的負責人也表示,由于油品供應、相關技術路線等問題尚未明確,建議相關部門可根據地區、車型分階段實施國Ⅳ排放。
據悉,相比目前全國正在普遍實施的國Ⅲ標準,國Ⅳ標準要求在前者基準上輕型汽車單車污染物排放降低50%左右,重型汽車單車排放降低30%左右,顆粒物排放降低80%以上。這就要求汽車發動機電控燃油噴射系統需要重新匹配,并對催化器配方重新標定,加入貴金屬元素,從而使電控燃油噴射的控制精度更高。據測算,整車成本相應增加3000元左右。
而距國IV實施還有一年時間,由于實施國IV的相關技術路線并未明確,不少國內汽車零部件企業仍然十分困惑。在今年2月份工信部召集整車企業、發動機企業征求實施意見時,關于技術路線便出現分歧,大多數企業贊同能平穩過渡到國IV標準的SCR技術,但也有部分企業傾向于采用EGR+DPF(廢氣再循環加顆粒捕集器)技術。
與此同時,業內人士也比較擔心排放標準升級間隔時間較短,并不利于相關企業實現自主技術突破。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副秘書長崔東樹認為,國外排放標準升級間隔時間為4~5年,而中國從2008年7月強制實施國Ⅲ到2010年7月實施國Ⅳ,才過去兩年,“企業沒有合理時間實現自主的技術突破,導致市場上的自主品牌汽車企業推出的國Ⅳ車型,無不采用博世、德爾福這些國外品牌的燃油和排放系統,不僅不利于中國汽車工業的可持續發展,而且勢必導致關鍵技術對外過分依賴。”
除此之外,油品升級能否如期到位則是制約機動車排放升級的另一重要因素。國Ⅲ標準實施時石化企業與環保部門的博弈并非沒有再次上演的可能。根據此前發改委向媒體透露的信息,到2009年12月30日,中石化、中石油才能保證全國絕大多數地區油品達到國Ⅲ標準。
也就是說,到今年年底前,仍有部分地區尚未實現國Ⅲ排放標準。在這種情況下,石化企業明年開始大范圍向市場供應國Ⅳ油品,將有不小難度。
為此,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曾向工信部等部門提議,國Ⅳ標準最好能根據地區、車型分階段實施,比如在北京、上海這些發達地區,可以按時實行,但是對于全國廣大欠發達地區,推遲實施比較合理。
而據記者了解,除了北京、上海分別于2008年3月、2009年11月實施機動車國IV排放標準之外,深圳、西安已打算2010年提前實施國IV排放標準。除了上述城市,國內大多數城市目前則剛剛處于強制實施國Ⅲ排放的第一年。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