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點:
1.全球制造業有望復蘇,國際油價隨股市大漲
2.股市和油價同步增長,反映了美元匯率對市場的影響
3.歐佩克原油產量可能連續4個月增長
4.分析師普遍預估美國原油庫存繼續增長
全球制造業數據顯示正在復蘇,周一亞洲交易時段國際油價開始上漲,西得克薩斯輕質原油期貨亞洲交易時段突破70美元,歐洲交易時段突破71美元,紐約交易時段盤中突破72美元,收盤暴漲3%。周一(8月3日)紐約商品期貨交易所西得克薩斯輕油9月期貨結算價每桶71.58美元,比前一交易日上漲2.13美元,交易區間69.09-72.2美元;倫敦洲際交易所布倫特原油9月期貨結算價每桶73.55美元,比前一交易日上漲1.85美元,交易區間71.5-73.95美元。
7月下半月以來,歐美原油期貨已經上漲了20%。盡管上周數據顯示美國原油庫存意外上漲導致油價兩天內暴跌近10%,但是在經濟數據的影響下,石油期貨投資者忽視了市場疲軟的基本面。
分析師仍然預估美國原油庫存繼續增長。路透社對分析師的初步調查顯示,上周原油庫存增加100萬桶,汽油庫存減少160萬桶而餾分油庫存增加110萬桶。
道瓊斯新聞社對分析師的初步調查顯示,上周原油庫存增加50萬桶,汽油庫存減少130萬桶而餾分油庫存增加80萬桶。
美國石油學會將于周二公布石油庫存數據,而美國能源信息署在周三公布石油庫存數據。
里昂證券周一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7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為52.8,由上個月的51.8升至12個月高位。
制造業指數通常以50為臨界點,高于50被認為是制造業處于上升狀態,低于50則意味著制造業的萎縮。采購經理人反映了工業訂單量的增長情況,盡管里昂證券評估的數據不具有權威性,但是在缺乏權威的統計數據之前,市場樂意看到中國制造業已經走出困境,出于上升的通道。
美國供應管理協會周一公布的數據顯示,7月份制造業指數為48.9,盡管仍然出于滑坡狀況,但是高于預估的46.2,已經有望很快走出困境。
制造業復蘇對柴油需求影響較大。2008年下半年以來,由于經濟危機,工業滑坡,柴油需求出現逆轉,近兩年來柴油需求推高的原油市場在經濟危機后被柴油需求拖累而急劇暴跌。今年2月初,美國柴油價格開始低于汽油價格。
制造業指數推高了股指,進而推高了油價。周一中國內地和香港股市連續第三日攀升;泰國股市周一揚升至11個月高位,東南亞其他股市多數上漲;歐洲股市周一收于九個月最高;美國標準普爾500指數刺穿千點,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和納斯達克指數分別收高1.3%和1.5%。
大明觀察認為,3月份以來西得克薩斯輕質原油上漲了一倍,與股市方向一致,股漲油漲,股跌油跌,反映了當前油價對股市的依賴性。而在歷史上,往往是股漲油跌,因為投資者在股票市場和期貨市場進行選擇。今年以來油價對股市依賴性的程度之大,在40年來是首次出現。
股市和油價同步增長,反映了美元匯率對市場的影響。資金引向股市,美元匯率下跌,以美元結算的商品期貨市場進一步受到支撐。周一美元兌世界一攬子貨幣觸及10個月來最低,歐元兌美元上漲超過1%,升至1.44美元之上。
油價上漲也讓歐佩克放松了履行減產協議的紀律。一些媒體通過對二手資料的調查認為歐佩克7月份原油供應量繼續增長。路透社調查認為,沙特阿拉伯、安哥拉和伊拉克原油產量增長抵消了尼日利亞引騷亂而減產的影響,7月份歐佩克原油供應量連續第四個月增長。
彭博通訊社調查顯示,7月份歐佩克原油日產量2839萬桶,比6月份日均產量增加4.5萬桶;其中有配額的11個成員國日均產量2603.5萬桶,比目標日產量高119萬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