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雖然是成品紙凈出口國,但是成品紙凈出口量不大,而制紙的原材料紙漿和廢紙等近半依賴進口。隨著人民幣升值的預期漸增,無疑將給造紙行業帶來實質利好。
太平洋證券行業分析師表示,人民幣升值對于大多數出口型行業來說負面影響可能大于正面影響,而對少數“進口型”行業,如造紙行業而言,則是利大于弊。
根據資料顯示, 我國2009年進口紙及紙板、紙制品共350萬噸,進口紙漿、廢紙4107萬噸,共用匯145.17億美元。而2009年出口紙及紙板、紙制品600萬噸,紙漿、廢紙出口量僅為8.703萬噸,共創匯77億美元。
由以上數據,不難看出,由于原材料進口量巨大,我國造紙行業進口用匯是出口創匯的兩倍。而據中國造紙協會的預測,紙漿和廢紙進口量呈逐年增加的趨勢。
根據呼和浩特海關公布的最新數據,今年1至5月份二連口岸進口紙漿達5.43萬噸,同比增長75.73%。
在對原材料進口需求不斷加大的同時,國際紙漿和廢紙的價格也在不斷上漲,部分國際紙漿的價格較年初都每噸上漲近200美元左右;而央行公布的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則頂住升值壓力,維穩保持在6.82以上,以此推算,進口紙漿價格的上漲使得造紙企業的成本每噸提高了1000-1500元。與此帶來的結果就是成品紙市場的不斷提價。
為此,中國證券報記者算了一筆帳:根據最新的美國及歐洲新聞紙價格(FOEX指數),6月15日美國市場北方漂白軟木牛皮漿(NBSK)價格為1012.09美元/噸,較上周上漲了2.9美元,相比今年年初上漲了182.09美元。以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6.8為例,則本周NBSK價格為6881.212元/噸;以其在美國市場的價格增長速度,假設NBSK的價格指數上漲至1124美元/噸,如果同時期人民幣美元匯率維穩,依然為6.8,則對應的人民幣價格為7643.2元/噸,每噸成本將提高762元;而如果同時期的人民幣對美元升值10%,即對美元匯率下降至6.12左右,則該紙漿價格上漲的部分可以全部被覆蓋,即該紙漿雖然美元價格上升,但是對中國造紙企業的生產成本沒有影響。
雖然只是假設,但業內人士表示,造紙原材料價格上漲是個必然的趨勢,而人民幣升值會幫助企業穩定成本,并帶來相應的匯兌收益。來源: 中國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