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胎產銷持續低迷
隨著宏觀經濟形勢、市場需求情況發生變化,中國輪胎行業逐漸進入了一個創新需求導向、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階段。
過去10年,中國輪胎行業得益于全球經濟繁榮、汽車產業發展所帶來的需求持續增加,獲得了超常的快速增長。但是,隨著全球經濟周期性變化,汽車產業進入了微增長時代。由于輪胎企業盲目地進行產能擴張,從而使得國內市場需求逐步處于飽和。2012年,中國輪胎行業進入了低速增長期。
由于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外部市場需求萎縮,我國經濟增速持續放緩,公路運輸業務相對下降,汽車產業微幅增長,市場需求明顯減少等因素的影響,加之行業技術創新能力弱,產品同質化嚴重,生產集中度較低,結構性產能過剩等問題的制約,我國輪胎行業產量、銷售、出口的增幅呈現出低速增長的態勢。
據統計,2012年前三季度,全國輪胎外胎產量達6.52億條,同比增長3.97%。其中全國子午胎外胎的產量達3.19億條,同比增長10.21%。1—10月份,全國輪胎外胎產量為7.29億條,同比增長3.6%。
輪胎行業經濟運行的主要特點
一、生產銷售低速增長
由于受經濟增速持續回落,汽車產業微幅增長,市場需求持續低迷的影響,我國輪胎產銷呈現出低速增長態勢。今年1—10月份,33家內資輪胎企業產量1.60億條,同比增長6.5%。其中子午胎產量1.40億條,同比增長10.2%;輪胎銷售收入1224.33億元,同比增長2.3%。其中子午胎銷售收入1048.19億元,同比增長5.1%。
二、輪胎出口有所增加
美國經濟復蘇乏力,歐洲債務危機蔓延,新興市場增速放緩,使得外部需求大幅萎縮。面對國際市場空間競爭激烈,通過推進外貿多元化戰略,我國輪胎出口有所增加。1—10月份,33家內資輪胎企業出口交貨量7108.47萬條,同比增長6.0%;輪胎出口交貨值420.39億元,同比增長4.%。
對26家企業產品出口情況的分析顯示,美國、歐盟仍是中國最主要的出口市場。對美國的出口量為1071.61萬條,占出口總量的23.38%;對歐盟的出口量為802.17萬條,占出口總量的17.50%。
三、產品結構有所優化
面臨行業增長速度放緩,市場需求持續低迷,輪胎企業根據市場需求變化,重視自主技術創新,調整和優化產品結構。
為了應對歐盟輪胎標簽法,打破技術壁壘,雙錢集團、三角集團、杭橡中策等公司加大科技投入,進行技術創新,已成功開發出綠色輪胎,并相繼開始產業化生產。通過開發節能環保綠色輪胎,來優化產品結構,推動產業升級,逐步進入國際中高端輪胎市場。
四、企業利潤好于上年
由于企業強化技術創新,提高產品附加值;狠抓生產經營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原材料價格下降,制造成本降低等因素,輪胎行業銷售利潤率有所提高。
據分析,銷售利潤率的提高,主要得益于天然橡膠價格的降低。今年1—10月份,33家內資輪胎企業銷售利潤率為3.4%,同比提高0.8個百分點。但是,在33家內資企業中,仍有7家企業出現虧損,虧損金額5.85億元,虧損面達21.88%。
輪胎行業運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產品結構不合理市場競爭力較弱
多年來,由于我國輪胎產業技術水平不高,產品開發能力薄弱,輪胎大多是低技術、低檔次、低附加值的產品,缺乏市場競爭力。這個問題,在經濟增長速度較快、市場需求較好的情況下,供求矛盾往往會被掩蓋起來;一旦經濟增長速度回落、市場需求低迷的時候,供求矛盾就會逐步凸顯出來。
二、供大于求問題突出企業開工普遍不足
出口增速的大幅回落,持續低迷的國內市場,使產品供給大于需求的問題越來越突出。加之企業堅持以銷定產,理性釋放產能,減少產成品庫存,使得產能過剩問題加劇,企業開工普遍不足。
今年1—9月份,大型企業開工率在95%左右,中型企業開工率在75%左右,小型企業在60%左右。即使這樣,33家內資輪胎企業的庫存還是居高不下,1—10月份,產成品庫存達112.09億元,同比上升3.4%。輪胎企業“去庫存化”還未結束。
三、生產經營成本上升,影響經濟效益提高
由于資源、能源和環境約束加大,勞動力成本、能源成本、運輸成本和銷售成本的不斷上升,企業生產經營成本持續增加,影響了經濟效益提高。
從對重點企業的調查情況來看,今年1—10月份,平均銷售成本上升10.1%,每百元主營收入成本,同比提高3.1元。
四、市場競爭不規范,價格戰時有發生
由于市場需求持續低迷,產品總體供大于求,行業監管力度不大,有些企業執行國家產業政策不力,缺乏企業社會責任感,生產“不三包”的輪胎,低劣產品充斥市場,加之原材料價格下降,產成品庫存增加,企業通過降低產品價格進行惡性競爭的情況不斷發生。
天然橡膠價格下降
在宏觀經濟持續回落,汽車產銷增長乏力,輪胎行業低速增長的直接影響下,天然橡膠的市場需求相應減少,缺乏做多的激勵因素,加之氣候因素無大異常,橡膠主產區產量有所增加,上游供應比較穩定,還有青島保稅區天然橡膠庫存高企,并且出貨較慢,以及市場流動性偏緊,總體市場需求疲軟,引致天然橡膠大幅下跌。
今年1月1日至11月20日,滬膠主力月均價為25023元/噸,同比下降25.22%。據了解,天然橡膠現貨價格的跌幅,比期貨價格的跌幅還要大些。
隨著宏觀經濟形勢、市場需求情況發生變化,中國輪胎行業逐漸進入了一個創新需求導向、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階段。
過去10年,中國輪胎行業得益于全球經濟繁榮、汽車產業發展所帶來的需求持續增加,獲得了超常的快速增長。但是,隨著全球經濟周期性變化,汽車產業進入了微增長時代。由于輪胎企業盲目地進行產能擴張,從而使得國內市場需求逐步處于飽和。2012年,中國輪胎行業進入了低速增長期。
由于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外部市場需求萎縮,我國經濟增速持續放緩,公路運輸業務相對下降,汽車產業微幅增長,市場需求明顯減少等因素的影響,加之行業技術創新能力弱,產品同質化嚴重,生產集中度較低,結構性產能過剩等問題的制約,我國輪胎行業產量、銷售、出口的增幅呈現出低速增長的態勢。
據統計,2012年前三季度,全國輪胎外胎產量達6.52億條,同比增長3.97%。其中全國子午胎外胎的產量達3.19億條,同比增長10.21%。1—10月份,全國輪胎外胎產量為7.29億條,同比增長3.6%。
輪胎行業經濟運行的主要特點
一、生產銷售低速增長
由于受經濟增速持續回落,汽車產業微幅增長,市場需求持續低迷的影響,我國輪胎產銷呈現出低速增長態勢。今年1—10月份,33家內資輪胎企業產量1.60億條,同比增長6.5%。其中子午胎產量1.40億條,同比增長10.2%;輪胎銷售收入1224.33億元,同比增長2.3%。其中子午胎銷售收入1048.19億元,同比增長5.1%。
二、輪胎出口有所增加
美國經濟復蘇乏力,歐洲債務危機蔓延,新興市場增速放緩,使得外部需求大幅萎縮。面對國際市場空間競爭激烈,通過推進外貿多元化戰略,我國輪胎出口有所增加。1—10月份,33家內資輪胎企業出口交貨量7108.47萬條,同比增長6.0%;輪胎出口交貨值420.39億元,同比增長4.%。
對26家企業產品出口情況的分析顯示,美國、歐盟仍是中國最主要的出口市場。對美國的出口量為1071.61萬條,占出口總量的23.38%;對歐盟的出口量為802.17萬條,占出口總量的17.50%。
三、產品結構有所優化
面臨行業增長速度放緩,市場需求持續低迷,輪胎企業根據市場需求變化,重視自主技術創新,調整和優化產品結構。
為了應對歐盟輪胎標簽法,打破技術壁壘,雙錢集團、三角集團、杭橡中策等公司加大科技投入,進行技術創新,已成功開發出綠色輪胎,并相繼開始產業化生產。通過開發節能環保綠色輪胎,來優化產品結構,推動產業升級,逐步進入國際中高端輪胎市場。
四、企業利潤好于上年
由于企業強化技術創新,提高產品附加值;狠抓生產經營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原材料價格下降,制造成本降低等因素,輪胎行業銷售利潤率有所提高。
據分析,銷售利潤率的提高,主要得益于天然橡膠價格的降低。今年1—10月份,33家內資輪胎企業銷售利潤率為3.4%,同比提高0.8個百分點。但是,在33家內資企業中,仍有7家企業出現虧損,虧損金額5.85億元,虧損面達21.88%。
輪胎行業運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產品結構不合理市場競爭力較弱
多年來,由于我國輪胎產業技術水平不高,產品開發能力薄弱,輪胎大多是低技術、低檔次、低附加值的產品,缺乏市場競爭力。這個問題,在經濟增長速度較快、市場需求較好的情況下,供求矛盾往往會被掩蓋起來;一旦經濟增長速度回落、市場需求低迷的時候,供求矛盾就會逐步凸顯出來。
二、供大于求問題突出企業開工普遍不足
出口增速的大幅回落,持續低迷的國內市場,使產品供給大于需求的問題越來越突出。加之企業堅持以銷定產,理性釋放產能,減少產成品庫存,使得產能過剩問題加劇,企業開工普遍不足。
今年1—9月份,大型企業開工率在95%左右,中型企業開工率在75%左右,小型企業在60%左右。即使這樣,33家內資輪胎企業的庫存還是居高不下,1—10月份,產成品庫存達112.09億元,同比上升3.4%。輪胎企業“去庫存化”還未結束。
三、生產經營成本上升,影響經濟效益提高
由于資源、能源和環境約束加大,勞動力成本、能源成本、運輸成本和銷售成本的不斷上升,企業生產經營成本持續增加,影響了經濟效益提高。
從對重點企業的調查情況來看,今年1—10月份,平均銷售成本上升10.1%,每百元主營收入成本,同比提高3.1元。
四、市場競爭不規范,價格戰時有發生
由于市場需求持續低迷,產品總體供大于求,行業監管力度不大,有些企業執行國家產業政策不力,缺乏企業社會責任感,生產“不三包”的輪胎,低劣產品充斥市場,加之原材料價格下降,產成品庫存增加,企業通過降低產品價格進行惡性競爭的情況不斷發生。
天然橡膠價格下降
在宏觀經濟持續回落,汽車產銷增長乏力,輪胎行業低速增長的直接影響下,天然橡膠的市場需求相應減少,缺乏做多的激勵因素,加之氣候因素無大異常,橡膠主產區產量有所增加,上游供應比較穩定,還有青島保稅區天然橡膠庫存高企,并且出貨較慢,以及市場流動性偏緊,總體市場需求疲軟,引致天然橡膠大幅下跌。
今年1月1日至11月20日,滬膠主力月均價為25023元/噸,同比下降25.22%。據了解,天然橡膠現貨價格的跌幅,比期貨價格的跌幅還要大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