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專業一點的車主,購車時除了關注車輛的價格和品牌外,一般還會對車輛內的主動安全和被動安全配置進行比較研究。
相比那些一堆專業英文單詞簡寫的安全配置,輪胎配置的關注和議論往往容易被忽視。即使對輪胎有所關注,一般也是比較一下胎面寬厚或者品牌而已,這是一種看得見、摸得著的“顯性輪胎”。
筆者提出“顯性輪胎”和“隱性輪胎”的想法,是從兩個好友的進口豪車在使用中遇到的輪胎困惑有感而發的。
兩位企業家好友都花費超過百萬元人民幣,買了同一德系汽車集團下兩款不同類別的高檔SUV車。他們的困惑不是來自豪車本身,而是來自輪胎。
一金姓好友是我鄰居,剛買了豪車后,就興致勃勃地準備進軍川藏線之旅。同行的有三輛車,其他兩輛加起來的價格還不到他的一半。好友特意購買了一個車頂行李箱,再新購一個備胎,也就是雙備胎上路。
旅途期間我們也是偶爾發一下短信,獲悉他們車隊行進順利。半個多月后他回到家,帶著電腦來我家分享他的川藏線之旅。收獲很大,但是沮喪也很大。
原來,一路跑來,他不僅報廢了兩條輪胎,且另外一條輪胎也是傷痕累累。因為輪胎不屬于整車保修范圍,他郁悶地說:“兩輛20多萬的合資SUV的輪胎沒有事,我的豪車卻報廢了兩條輪胎,損傷慘重呀!”
還有一倪姓好友,也是企業家,自己不僅擁有十多輛高檔摩托車,還購買了輛SUV。讓他感到郁悶的是,這輛豪車平時只是在市區開開,但往往不到三萬公里輪胎胎面就磨損嚴重,需要更換新胎了。“開了十萬多公里,換了三次胎。”考慮到安全性,一般都是四條胎一起換,他的司機對我說:“這樣的消費也只有我們老板玩得起!”。
筆者不是輪胎方面的專家,無法從專業的角度去解讀這樣的現象。不過,這些事例恰恰提醒車主,不僅要對于車輛輪胎的顯性條件關注,還要關注那些看不見的隱性條件。
中國地緣遼闊,輪胎作為車輛的重要載體,使用的環境也是千差萬別。
筆者曾經在珠海工作過。在那里,由于海風中的鹽分會侵蝕輪轂,因此,車輛的鋁合金輪轂很容易出現銹斑。可以想象,那些看不見的高鹽分的海風每天都會對輪胎進行侵蝕,久而久之,這對輪胎的消耗和傷害也是顯而易見的。
筆者還在東北的遼西工作過。在那里,嚴寒及干燥對輪胎的傷害非常嚴重,胎面經常會出現細小紋路,而冰雪路對胎面花紋的依賴度是平原地帶的車主無法想象的。
一個對自己車輛安全負責任的車主,不僅要研究廠家公布的輪胎的顯性參數,更要去關注這些參數在不同條件下的變化情況,關注隱性輪胎使用環境的狀況。只有針對自己不同的使用環境,科學、合理地選配合適的輪胎,才能避免我上述兩位好友的情況發生:以為豪車車好,輪胎也是萬能的好,結果吃足苦頭、花足冤枉錢。
皮鞋當然也能在泥地里艱難行走,但是如果能夠換上膠鞋,不是能夠走得更快、更好、更輕松嗎?
同樣,一條各項參數優異的顯性輪胎,未必就是適應不同環境下的萬能輪胎,不要忘記把隱性輪胎也當成要關注的對象!
相比那些一堆專業英文單詞簡寫的安全配置,輪胎配置的關注和議論往往容易被忽視。即使對輪胎有所關注,一般也是比較一下胎面寬厚或者品牌而已,這是一種看得見、摸得著的“顯性輪胎”。
筆者提出“顯性輪胎”和“隱性輪胎”的想法,是從兩個好友的進口豪車在使用中遇到的輪胎困惑有感而發的。
兩位企業家好友都花費超過百萬元人民幣,買了同一德系汽車集團下兩款不同類別的高檔SUV車。他們的困惑不是來自豪車本身,而是來自輪胎。
一金姓好友是我鄰居,剛買了豪車后,就興致勃勃地準備進軍川藏線之旅。同行的有三輛車,其他兩輛加起來的價格還不到他的一半。好友特意購買了一個車頂行李箱,再新購一個備胎,也就是雙備胎上路。
旅途期間我們也是偶爾發一下短信,獲悉他們車隊行進順利。半個多月后他回到家,帶著電腦來我家分享他的川藏線之旅。收獲很大,但是沮喪也很大。
原來,一路跑來,他不僅報廢了兩條輪胎,且另外一條輪胎也是傷痕累累。因為輪胎不屬于整車保修范圍,他郁悶地說:“兩輛20多萬的合資SUV的輪胎沒有事,我的豪車卻報廢了兩條輪胎,損傷慘重呀!”
還有一倪姓好友,也是企業家,自己不僅擁有十多輛高檔摩托車,還購買了輛SUV。讓他感到郁悶的是,這輛豪車平時只是在市區開開,但往往不到三萬公里輪胎胎面就磨損嚴重,需要更換新胎了。“開了十萬多公里,換了三次胎。”考慮到安全性,一般都是四條胎一起換,他的司機對我說:“這樣的消費也只有我們老板玩得起!”。
筆者不是輪胎方面的專家,無法從專業的角度去解讀這樣的現象。不過,這些事例恰恰提醒車主,不僅要對于車輛輪胎的顯性條件關注,還要關注那些看不見的隱性條件。
中國地緣遼闊,輪胎作為車輛的重要載體,使用的環境也是千差萬別。
筆者曾經在珠海工作過。在那里,由于海風中的鹽分會侵蝕輪轂,因此,車輛的鋁合金輪轂很容易出現銹斑。可以想象,那些看不見的高鹽分的海風每天都會對輪胎進行侵蝕,久而久之,這對輪胎的消耗和傷害也是顯而易見的。
筆者還在東北的遼西工作過。在那里,嚴寒及干燥對輪胎的傷害非常嚴重,胎面經常會出現細小紋路,而冰雪路對胎面花紋的依賴度是平原地帶的車主無法想象的。
一個對自己車輛安全負責任的車主,不僅要研究廠家公布的輪胎的顯性參數,更要去關注這些參數在不同條件下的變化情況,關注隱性輪胎使用環境的狀況。只有針對自己不同的使用環境,科學、合理地選配合適的輪胎,才能避免我上述兩位好友的情況發生:以為豪車車好,輪胎也是萬能的好,結果吃足苦頭、花足冤枉錢。
皮鞋當然也能在泥地里艱難行走,但是如果能夠換上膠鞋,不是能夠走得更快、更好、更輕松嗎?
同樣,一條各項參數優異的顯性輪胎,未必就是適應不同環境下的萬能輪胎,不要忘記把隱性輪胎也當成要關注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