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3年的美國對華輪胎特保措施已經于9月26日到期了。
對于今年以來銷量下降、增速放緩的輪胎行業來講,這無疑是一個好消息。山東恒宇橡膠有限公司海外銷售經理郭金龍告訴《華夏時報》記者,年初以來,就有多家美國代理商預見到這一結果,提前來華尋求合作。
海關數據證明了這并非個案。據寧波海關統計,9月份,寧波口岸出口美國輪胎28.3萬條,比去年同期增長3.2倍,創2009年以來新高。寧波海關分析,這與美國對華輪胎特保措施到期有關。
山東多路馳橡膠股份有限公司銷售總監于先生分析說,美國是中國輪胎最大的出口市場,美國對華輪胎特保措施到期,是近期輪胎行業的頭等大事。從某種意義上講,這甚至是一次行業洗牌的機會。
不過,業內分析師認為,3年來日韓輪胎已經在美國市場占據優勢,中國輪胎要收復失地并非易事。
特保措施到期
輪胎特保措施始于2009年。當年9月11日,美國總統奧巴馬決定對中國輪胎特保案實施限制關稅,為期3年,第一年從中國進口的輪胎加征35%的關稅,第二年加征30%,第三年加征25%。
今年9月26日,輪胎特保措施到期。這意味著從9月26日開始,中國乘用、輕卡輪胎對美出口關稅將恢復至4%的最惠國待遇。
郭金龍表示,輪胎特保措施按期終止,對于國內的輪胎企業來講是一個重大利好。國金證券[15.643.37%股吧研報]分析師劉波分析說,輪胎特保措施實施后,中國輪胎占美國市場份額已由2009年的30%跌至現在的10%;該措施終止后,中國輪胎占美國市場的份額有望回升到26%,其中半鋼子午胎受益最大。
據青島海關統計,今年前三個季度山東口岸對美國出口輪胎1841萬條,增加12.4%。
江蘇東洋實心胎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恬皓也證實,美國輪胎市場今年以來增長非常迅速。去年,他們每周運往美國的產品約為4個集裝箱,而今年,這一數字則增加到7個。
一場及時雨
今年以來,經濟增長速度放緩,貿易活躍度降低,物流行業逐步步入“慢車道”。受此影響,與物流關系密切的載重胎銷量也呈下降趨勢。
過去幾年,中國橡膠產業的增速一直都保持在20%-30%之間,但今年,這一數字則下降到10%以下。根據中商情報網發布的《2013-2017年中國輪胎外胎行業市場調查及投資咨詢報告》數字顯示:2012年8月份,我國生產橡膠輪胎外胎7361.9萬條,同比下降1.78%。
盤錦和運新材料有限公司主要經營橡膠,下游面向廣大輪胎廠家。銷售部部長助理韓寶旭向記者表示,因為輪胎銷量下降,今年該公司的橡膠銷量也比往年差很多。
青島云鼎國際貿易有限公司銷售經理馬健則表示,輪胎銷量減少,另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原材料價格波動太大,使得客戶觀望情緒加重,企業銷售速度減緩。
在此背景下,美國市場重新向中國企業打開大門,就尤其顯得“機會難得”。于先生更是表示,從某種意義上講,這甚至是一次行業洗牌的機會。
等待收復失地
雖然特保措施對中國輪胎的沖擊很大,但美國國內的輪胎企業從特保措施中并無明顯受益。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一份報告顯示,美國輪胎行業就業人數從2009年9月的5.08萬人增至2011年9月的5.20萬人,增加的崗位數僅有1200個。而這些崗位的代價卻很高昂,因為特保措施使得美國國內輪胎價格上漲,從2009年第三季度至2011年第三季度,美國消費者額外支出費用超過11億美元,相當于為創造每個輪胎行業崗位支付逾90萬美元。
不僅如此,中國輪胎出口美國的門檻抬高后,其所留下的市場缺口很快就被日本、韓國和東南亞的企業所占據。卓創資訊輪胎行業分析師蘇鵬告訴記者,相對于中國輪胎,日韓輪胎的價格每條平均貴出25美元,美國消費者并沒有從特保措施中受益。
雖然美國市場的大門重新打開,但是中國輪胎企業能否收復失地還有待觀察。蘇鵬表示,曾經屬于中國的市場如今已經被日韓企業所占據,即使能夠恢復,也需要一段時間。
而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咨詢研究部副部長王軍則認為,“特保案”告誡中國企業,要提升核心競爭力,不能只依靠打價格戰。以前中國企業可以靠低廉的勞動力成本取勝,但是3年后,中國企業的勞動力成本優勢已經不那么大了,未來的出路還是要靠產業升級、產品轉型,提升品牌的含金量,以質取勝。
對于今年以來銷量下降、增速放緩的輪胎行業來講,這無疑是一個好消息。山東恒宇橡膠有限公司海外銷售經理郭金龍告訴《華夏時報》記者,年初以來,就有多家美國代理商預見到這一結果,提前來華尋求合作。
海關數據證明了這并非個案。據寧波海關統計,9月份,寧波口岸出口美國輪胎28.3萬條,比去年同期增長3.2倍,創2009年以來新高。寧波海關分析,這與美國對華輪胎特保措施到期有關。
山東多路馳橡膠股份有限公司銷售總監于先生分析說,美國是中國輪胎最大的出口市場,美國對華輪胎特保措施到期,是近期輪胎行業的頭等大事。從某種意義上講,這甚至是一次行業洗牌的機會。
不過,業內分析師認為,3年來日韓輪胎已經在美國市場占據優勢,中國輪胎要收復失地并非易事。
特保措施到期
輪胎特保措施始于2009年。當年9月11日,美國總統奧巴馬決定對中國輪胎特保案實施限制關稅,為期3年,第一年從中國進口的輪胎加征35%的關稅,第二年加征30%,第三年加征25%。
今年9月26日,輪胎特保措施到期。這意味著從9月26日開始,中國乘用、輕卡輪胎對美出口關稅將恢復至4%的最惠國待遇。
郭金龍表示,輪胎特保措施按期終止,對于國內的輪胎企業來講是一個重大利好。國金證券[15.643.37%股吧研報]分析師劉波分析說,輪胎特保措施實施后,中國輪胎占美國市場份額已由2009年的30%跌至現在的10%;該措施終止后,中國輪胎占美國市場的份額有望回升到26%,其中半鋼子午胎受益最大。
據青島海關統計,今年前三個季度山東口岸對美國出口輪胎1841萬條,增加12.4%。
江蘇東洋實心胎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恬皓也證實,美國輪胎市場今年以來增長非常迅速。去年,他們每周運往美國的產品約為4個集裝箱,而今年,這一數字則增加到7個。
一場及時雨
今年以來,經濟增長速度放緩,貿易活躍度降低,物流行業逐步步入“慢車道”。受此影響,與物流關系密切的載重胎銷量也呈下降趨勢。
過去幾年,中國橡膠產業的增速一直都保持在20%-30%之間,但今年,這一數字則下降到10%以下。根據中商情報網發布的《2013-2017年中國輪胎外胎行業市場調查及投資咨詢報告》數字顯示:2012年8月份,我國生產橡膠輪胎外胎7361.9萬條,同比下降1.78%。
盤錦和運新材料有限公司主要經營橡膠,下游面向廣大輪胎廠家。銷售部部長助理韓寶旭向記者表示,因為輪胎銷量下降,今年該公司的橡膠銷量也比往年差很多。
青島云鼎國際貿易有限公司銷售經理馬健則表示,輪胎銷量減少,另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原材料價格波動太大,使得客戶觀望情緒加重,企業銷售速度減緩。
在此背景下,美國市場重新向中國企業打開大門,就尤其顯得“機會難得”。于先生更是表示,從某種意義上講,這甚至是一次行業洗牌的機會。
等待收復失地
雖然特保措施對中國輪胎的沖擊很大,但美國國內的輪胎企業從特保措施中并無明顯受益。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一份報告顯示,美國輪胎行業就業人數從2009年9月的5.08萬人增至2011年9月的5.20萬人,增加的崗位數僅有1200個。而這些崗位的代價卻很高昂,因為特保措施使得美國國內輪胎價格上漲,從2009年第三季度至2011年第三季度,美國消費者額外支出費用超過11億美元,相當于為創造每個輪胎行業崗位支付逾90萬美元。
不僅如此,中國輪胎出口美國的門檻抬高后,其所留下的市場缺口很快就被日本、韓國和東南亞的企業所占據。卓創資訊輪胎行業分析師蘇鵬告訴記者,相對于中國輪胎,日韓輪胎的價格每條平均貴出25美元,美國消費者并沒有從特保措施中受益。
雖然美國市場的大門重新打開,但是中國輪胎企業能否收復失地還有待觀察。蘇鵬表示,曾經屬于中國的市場如今已經被日韓企業所占據,即使能夠恢復,也需要一段時間。
而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咨詢研究部副部長王軍則認為,“特保案”告誡中國企業,要提升核心競爭力,不能只依靠打價格戰。以前中國企業可以靠低廉的勞動力成本取勝,但是3年后,中國企業的勞動力成本優勢已經不那么大了,未來的出路還是要靠產業升級、產品轉型,提升品牌的含金量,以質取勝。